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不过重庆却已经突破30℃。据重庆市气象台预计,重庆气温今明两天可能继续攀升。
传统中医认为,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因此,人们在春夏之交养生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立夏养生应注意这些问题
起居有常添午睡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养护心脏。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下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动静有度宜补水
初夏之时,人体气血易滞,血脉易阻,立夏之季重养心,实为安度酷暑作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这时老年人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没精打采,只想在床上躺着,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待着。碰到这种情况,老人就更应走到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要变“苦夏”为享受夏天。当然,老人外出或活动,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夏天人们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心脑缺血的症状,所以夏季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但是也不能闭汗,不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另外,注意所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增酸减苦食淡味
立夏以后的饮食要注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中医认为此时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饮食原则,饮食应清淡,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其中宜食的粮食类为小麦、大麦、小米、绿豆、黄豆等;肉类为鲤鱼、银鱼、海蜇、猪肉等;蔬果类为菠菜、苦瓜、芹菜、南瓜、黄瓜、扁豆、番茄、西瓜、杏、草莓等。不少地方民间有立夏服食养生汤的习惯,此时的汤品可采用清补凉煲猪瘦肉汤;眉豆、花生煲鸡脚;淮山、杞子煲山斑鱼汤;麦芽、淮山煲牛肚;雪耳、淮山、莲子煲鸡汤;龙眼肉、党参、红枣煲猪心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立夏季节是儿童发育最快的时候,所以日常生活饮食要注意补充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及时补充钙质、维生素及食物营养。同时注意不宜过早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元气。
戒怒戒躁怡情趣
初夏,很多人感觉浑身不适,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想刻意进行调整,却萎靡不振、郁郁寡欢,甚至精神抑郁。个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度有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此时不仅情绪易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立夏养生调理心情,关键要注重静养。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定、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也可积极参加一些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练习书法、下棋、种花等。
☆立夏饮食宜清淡
适合家庭DIY的便捷养生粥推荐
立夏后是炎炎夏天,气温开始升高,天气愈加炎热。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耗,立夏应适当进补。下面给你介绍两款进补粥,制作方法简单,适宜食补。
党参粥
原料:党参10~15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党参切碎,用温水浸泡2小时,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煮成稀粥,以参烂粥稠、表面有粥油为度,再加入红糖。
红小豆粥
原料:红小豆30~50克,粳米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红小豆用温水浸泡2-3个小时,然后捞出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武火先将红小豆煮烂,再放入粳米,改以文火慢慢熬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可。
上一篇:立夏养心精选6种红色食物
立夏三种运动最养心: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