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糖瓜儿,有人吃它是为了寻找儿时的回忆,有人是为了应景凑趣,不过在营养科医生看来,冬天吃糖瓜儿还可养生。“糖瓜儿”是一种麦芽糖,黏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叫做“关东糖”,如若拉制成扁圆形的,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糖瓜儿”了。冬天的时候,人们把“糖瓜儿”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儿”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而真正意义上的“关东糖”则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这种传统小吃,既有一定的食用价值,也有食疗功效。据悉,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特别是麦芽中,在淀粉转化酶的作用下,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若是进一步水解反应,麦芽糖也就生成葡萄糖了。因而,从营养角度来说,麦芽糖的营养要比蔗糖(即我们平时吃的砂糖)高,而甜度却远远不及蔗糖,所以说糖瓜是一种既营养又廉价而且好吸收的节日零食。
此外,冬天吃糖瓜还有一定的养生补益效果。传统医学认为,麦芽糖味甘,性微温,可健脾和胃、润肺止咳,很合适冬日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的人食用。在寒冷的冬天,麦芽糖还能为身体补充能量,抵御寒冷。
糖瓜虽然吃起来有趣又可口,不过要记得吃完及时漱口,别让残留在口腔内的糖腐蚀了牙齿。麦芽糖在口腔中很快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酸性物质伤害牙齿,所以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睡前吃,平时吃完也要注意口腔清洁。
晨报记者 张良如
【健康吃货新推荐】
新年糖:微甜不腻最受欢迎
“新年要吃新年糖”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无论是超市里还是购物网站上,都蔓延着浓浓的年味。
为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多元化的需求,综合口味的包装成流行趋势。以徐福记新年糖桶为例,内含超过16种口味的糖果。超市导购介绍,徐福记希望一次购买可以满足消费者更多的享受,单是徐福记年糖便已有30多种选择。
超市负责人表示,今年采购年糖的消费者比往年增多,年轻消费群体在年糖市场中也更活跃。微甜不腻的口味,营养的成分越来越让消费者关注。
为抢滩春节市场,各大品牌绞尽脑汁出大招。徐福记行销长何文龙告诉记者,行业竞争强烈,徐福记签约女星高圆圆,将开挖年轻消费群体,也在优化品类结构,丰富产品线,开发麦谷力、朱古酥心和脆朱古力豆等休闲巧克力类产品,岩板烧综合礼包、沙琪玛醇浓系列礼包与夹心米果卷团圆包等饼点类产品。
“年糖种类当然越多越好,会更关注产品的口味和成分,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多,过年过节必须吃好点,微甜不腻最好啦。”一位正在采购的年轻妈妈表示。年糖市场以家庭为主力,分享装备受欢迎。记者发现相比往年,徐福记的产品更强调健康时尚,如麦谷力、糙米卷、燕麦卷、朱古力豆、花生糖、牛轧糖等产品,强调优质原料配方、不甜不腻,包装更具时尚感,强调团圆分享。
蜂蜜:老人最适宜食用
“甜蜜蜜”的不只是糖还有更健康的蜂蜜。
蜂蜜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视为一种极好的食品,但由于白糖的普及,人们以前并不经常食用它。普通人用蜂蜜代替白糖是完全可以的,它是一种非常好的甜味来源。食用蜂蜜最普遍的方法是用水冲服,但开水的高温会破坏蜂蜜中部分的活性酶及维生素C,所以应该尽量避免用滚烫的开水冲服。蜂蜜最适宜老年人食用,对于改善老年人的便秘情况、滋润喉部,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直接吃:含于口中,用唾液慢慢浸化咽食,充分体会蜂蜜的醇厚。
拌着吃:用蜂蜜凉拌西瓜、草莓等水果;也可凉拌西红柿等蔬菜;还可蜜拌核桃仁、杏仁等坚果食用。
烤着吃:在烤制鸡翅等肉食时,刷上蜂蜜,虽然蜂蜜的营养被破坏,但能使烤制的肉食提色,并增加香甜的口味。
制作鲜花蜜酱:选用可食用的鲜花花瓣与蜂蜜充分拌匀,腌渍一段时间,使蜜酱既有蜂蜜的甘美也有鲜花的香气;在与桂花调配时,鲜桂花和干桂花均可。
制作蜂蜜柠檬膏:选新鲜柠檬切成片,与蜂蜜充分拌匀,腌渍一段时间即可冲饮。
抹着吃:选用结晶状态的蜂蜜,像抹黄油一样涂抹面包等食用。
益达无糖口香糖:
牙健康糖天使
中国人讲究“过年吃糖甜一年”,在这最喜庆的日子里,就连“减肥中”的女孩都要敞开儿吃一次“甜蜜蜜”,糖果甜食集中轰炸,嘴巴虽得到满足,但牙齿呢?吃完糖果之后及时食用无糖口香糖,有助于刺激口腔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清除口腔残渣,保护牙齿健康,让你大开“吃”戒尽情享受糖果的乐趣!
二十三糖瓜粘
年俗:糖瓜儿“祭灶”
腊月二十三为什么会受到格外的重视?
老北京人认为,人们之所以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糖瓜儿粘”,是为了“祭灶”。这里的“灶”,指的是“灶王爷”。
著名学者纪连海说: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正是因为“灶王爷”如此重要,人们才会在“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这一天拍拍“灶王爷”的马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往灶王爷的嘴里塞上一块“糖瓜儿”,以便堵上“灶王爷”的嘴,不让“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面前说人类的不是。也正是因为“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的重要性,才被老北京的人们称为了“小年儿”。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过的这个“年”,其实过的就是“灶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