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24个节气中的第22个,从这一天开始,我们要经历冬季最寒冷的数九寒天,就是我们俗称的“三九天”。那么入九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扬州市中医院中医专家高鹏主任介绍,“三九”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但由于“三九天”天气寒冷,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养生要调整体内平衡、顺应自然,所以总体上要注意躲避寒冷、适当运动、多多休息、心情平稳,养护自身内刚刚生发的弱小阳气,使其利于以后的生长繁盛。
保暖御寒最重要
避免头部受寒 注意双脚保暖
进入“一九”,天气变得非常寒冷。“百病从寒生”,寒冷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不但容易感染耐寒的致病微生物,而且可能引发或加重原有的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所以冬季是心脑血管、胃溃疡、肺感染等危重疾病的发病高峰。因此,冬季应采取积极的“防守保暖”措施,在穿衣方面,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要穿得过紧,否则不利于血液流畅。以人体感觉暖和舒适、手脚温暖为宜。
高鹏说,现代人家里并不缺少保暖的御寒衣物,但每年的冬季仍有不少疾病是冻出来的。除了年轻人爱美保暖不足外,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防守细节上也没有做足功课。许多中小学生不喜欢衣着臃肿,双手又经常外露做笔记写作业,因而手脚长出冻疮的大有人在。
“俗话说:‘风从颈后入,寒从脚下生’。在寒冷的季节里,大家出门时除了要穿高领毛衣外,最好还要戴上围脖,以免寒冷有机可乘。迎风时要用围巾遮挡,或者戴上口罩,以免受寒后患上面瘫,老年人则一定要戴上保暖的帽子。”
高鹏介绍说:“头部受寒后,血管受寒冷刺激容易收缩,痉挛狭窄,使头部的血供受阻,容易诱发脑卒中。”除了头颈外,还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体验,双脚暖和了,全身都感觉是暖的。厚厚的打底裤,保暖护膝,抓绒棉鞋或皮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早睡晚起适度锻炼
尽量不要出汗,不建议冷水浴
“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后再外出活动,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至疲’,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高鹏提醒,体质差的老人和儿童,应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消耗。在室外运动,要控制力度,尽量不要出汗,以免邪气内侵。此外,不建议一般人群此时冬泳或者冷水洗浴。
“锻炼的时候,活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慢走比较合适。还要注意空调的使用,很多单位把室内空调温度打得过高,热得和夏天一样,在里面工作的人,穿半袖、衬衫、裙子,仍然热得出汗,毛孔都开着。然而一出门就可能是零下,寒气迅速地侵入体内,带来疾病。”
日常起居以静为主
喝点花茶,多晒晒后背
“冬季养生当以静为主,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高鹏介绍,冬至时节外界阴寒至盛,极易损伤机体阳气,是心、脑、肾、胃等多系统疾病高发期。此时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如果能得到正确调养,则会对其他脏腑的保养起到引领作用。
“比如冬季要多晒太阳,尤其要多晒后背,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我们就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女性还可以用玫瑰花、厚朴花、枸杞子泡茶饮用,调整气机。”高鹏说,冬天过于思虑会比任何时候都耗阳,表现为失眠、多梦,所以冬季成年人应保证每晚8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孩甚至应该更多一些,“为了保证较高的睡眠质量,卧室最好不放或少放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减少对睡眠的影响。”
三九进补因人而异
少食多餐,适当吃些牛羊肉
“中医学认为:寒属阴邪,易伤阳气,侵袭脾胃,伤及中气。冬季历来是胃病高发季节,轻者出现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因此,饮食调护显得尤为重要。”高鹏说,在寒冷的冬季,人体为了储存能量,食量会有所增加,但切忌不要暴饮暴食,应少食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选择的食物要易于消化,以温、软、淡、素、鲜为宜。温食是暖胃的最直接方式,早晚饭喝些热粥对胃肠健康也大有裨益。同时,要避免过食生冷、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之品。
“俗话说, ‘药补不如食补’,在这段时期,适当多吃一些羊肉、牛肉等辛温之品,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高鹏提醒,有一点需要注意,人有禀赋差异,不同体质的人进补方法不一样。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虚寒体质,进补之前应先辨证,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在医生辨证指导下进补。
通讯员 汤红芳 记者 刘旺
上一篇:冬季喝什么粥补气血
10种最有效补肾的食物: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