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民间有哪些传统?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小暑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俗语说,“小暑不暑,上蒸下煮”,形象的比喻出蒸笼般的天气,让人难以忍受,那么如何通过饮食调理身体的不适?中医指出,在湿热天气中应该多吃清火除湿的食品。以下为大家推荐两种清火除湿佳品:绿豆和西瓜。
绿豆:
中医指出,绿豆绿豆性凉,味甘,可以消暑益气、润喉止渴,并且有预防中暑、利尿下气、解热清毒的功效。因此,喝绿豆汤对热肿、热渴、热痢、痈疽、痘毒、斑疹等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另外,在食物或药物中毒后喝绿豆汤,能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
功效区分:
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如果只想消暑,将淘净的绿豆用大火煮沸10分钟就行了(或水开五分钟,绿豆不能煮开口),不要熬太久。这种汤颜色碧绿清澈,喝的时候不必把豆子一起吃进去。
绿豆的解毒之功在内,倘若为了排毒,最好把豆子煮烂。这样的绿豆汤色深浑浊,虽然消暑的作用差一些,然而解毒的效果却更强。
提示:由于绿豆性凉,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食,会出现阴寒更甚而出现畏寒肢冷、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食,绿豆之寒性更伤阴液,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因此脾胃虚寒、肾气不足、腰痛的人不宜多吃。
西瓜:
中医认为,西瓜不仅生津止渴,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西瓜性甘寒,入心,脾两经,具有清热解暑,止渴除烦的功效。据《食用本草》记载:“西瓜性寒解毒,有天性白虎汤之号。”白虎汤是治疗热性病的良方,是由中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的,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主治阳暑等病。由此可见,西瓜是解暑的良药,夏令常吃,能预防中暑及辅助治疗其他温热病。
西瓜皮又叫“西瓜翠衣”,中药店都有出售,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暑、利尿的功效,可治疗口舌唇内生疮等疾病。
西瓜仁与甜酒煎服,可治疗跌伤、扭伤等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提示:西瓜属于生冷水果,过量食用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大便滑泄者少食为宜,多食则会腹胀、腹泻、食欲下降,导致寒湿增多诱发疾病。另外,大量摄入西瓜会冲淡稀释胃液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抵抗力下降。建议正常人的西瓜摄入量控制在400克/天左右,根据自身个体膳食平衡的要求确定实际摄入量。
上一篇:小暑巧用薄荷食疗方清火消暑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