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术,自古有之,诸子百家,各臻其妙。养生理念作为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两千年来为人们防治疾病、摄生保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养生”思想是代表性的预防医学,其将重点放在病前的早期调养上,以防为主。随着人们对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医养生学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冬季是四时阴气极盛之时,六淫之中以寒邪伤人最易,本文针对其万物蛰伏、养藏养阴的特性,对冬季的中医养生方法进行了探讨,以飨同道。
天人相应 潜藏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此时万物生机潜藏,天地间一派严寒萧肃之象。冬季以阴气盛而阳气潜藏为特点,昼短夜长,人体阳气一日间出入消长运动亦随之变动。此时人们最好能早睡晚起,规律的作息方式和高质量的睡眠有利于休养生息、恢复体力和储备能量。有研究发现,睡眠是一种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生物行为,睡眠障碍不仅是生理机能的异常,影响生活和工作,也常会伴随许多疾病,或加重病情。且冬季不宜在阴冷寒湿较重之地久留,而温暖舒适幽静典雅的环境是摄生保健的理想选择。天气明媚宜人时,要及时开窗通风,排出浊厚久积之陈气,吸纳清新微凉之气,这样才能使人精神抖擞,舒畅开怀。
冬季,人们要避寒就温,适度运动,以少出汗为宜,以免耗伤阳气,更伤肾气。要多行日光浴,时间以上午9~10时、下午3~4时为宜,此时既可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还可免于晒伤,更能通过阳光驱散寒意,使人体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周身和畅。且阳光中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对维持身体健康和保持心情舒畅大有裨益。如紫外线照射使色素沉着,皮肤角质层增厚,能增强皮肤的防御能力,对预防和减少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并且它还能促进皮肤里维生素D合成,对于腰背痛、关节痛等慢性疼痛的人群是也一剂良药。
养神怡情 仁爱静心
所谓“养神”,就是调摄精神,平衡心理,其实质是在人与社会层面展开的养生活动,体现了中医养生学重视包含社会、心理在内的整体养生观。养德怡情以摄神,应利用各种方法保持心情愉悦,及时纠正不良的心理和情绪。如在康复治疗常规中增设音乐疗法,有研究表明,优雅的音乐能调节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张力,进而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之恢复正常。
运动有度 顺势择时
所谓“流水不腐,以其游故也;户枢不蠹,其运故也”。形体锻炼不仅能增强脏腑功能,使“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还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对于缓解疲劳有很好的作用。但运动要适度,《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提出了“不妄作劳”的要求,而冬季运动更加强调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并且还要注意运动时间、地点及运动方式的选择。
首先,时间上要避开寒湿阴冷的雨雪天气,以防阴邪侵入人体而伤及正气,最好选择在温暖舒适、空气清新宜人的上午,来到别致的庭院或开阔的公园,可以使身心都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这样不但有利于人体阳气生发,气血流通,还会觉得精神清明爽朗,步伐敏捷轻盈。其次,神主宰生命活动,易动易耗,故清静养神是关键,传统保健术强调内静,静以养神,适合人们冬季锻练,如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长年坚持既能强身益寿又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再者,自古名医多长寿,年至古稀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这与他们认为生命在运动中得以延续分不开,如国医大师朱良春,每天早晨或晚上都会做5~10分钟的自由操,活动四肢、浴面、摸耳等,以使头目清爽,两腿轻便,减少面部皱纹,预防颈椎病。(未完待续)
区卫生局 雒明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