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冬至,天气也就越来越冷,冬至这一天大家都热热闹闹的吃饺子,就有说法就是为了预防“冻耳朵”虽然只是一种民间说法,但是也会给人增加很多欢乐的气氛。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二、饮食进补:冬至进补注意事项
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是药三分毒”嘛,食补是最安全。
三、精神面貌:冬至养生注意“冬藏”,重点养心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不可大汗淋漓。
四、日常保健:冬至针灸通穴注意事项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五、疾病预防:冬至注意甲流疫情“抬头” 防治要趁早
流感病毒拥有惊人的传染力,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毒,或经手将病毒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因此,预防流感首先要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如及时发现和隔离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C等;第三,有条件的要预先接种流感疫苗;第四,平时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预防药物,比如实验证明: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性给药就可以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以可以用于甲型流感的预防。另外,连花清瘟胶囊含有西藏高原耐寒、耐缺氧植物红景天,可全面调整人体免疫机能,提高人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冬至过后,疾病预防、防寒保暖是我们必要的准备,调理好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随之到来的元旦佳节饮食业要格外的滋补才能帮助我们身体保健。
中医还认为,进补一般男性宜从40岁、女性宜从35岁左右开始。此时人体“肾气逐渐衰退”。现代医学也表明,40岁是人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界线。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多数在40岁后开始出现症状,如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患者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又如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发现X线片有改变通常在40岁以后。此外,中医认为,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优于老年人,既能进补亦能受补,进补很有必要。冬至饮食性味宜减咸而增苦,补肺益胃,调理肾脏,可以选用牛肉、羊肉、羊肾、海参等,并辅以核桃、芋头、枸杞、百合、淮山药等补肾益肺胃的食物。
多吃温性食物少食寒凉。要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可多吃牛羊肉,炒菜时放点花椒、干姜、肉桂、草果、丁香等香辛料。另外,海产品、菌类、韭菜、南瓜,水果如大枣、橘子、龙眼等都属于温性。而猪肉最好少吃,因为猪肉属水属寒,对于阳虚体质患者则应禁食。时令的大白菜很多家庭都会储备,但其性寒凉,冬季怕冷人群也应该少吃。橙子与橘子口味相近,但是性质也偏凉,也应少吃。
另外,家庭常见的寒凉食物还有泥鳅、冬瓜、芹菜、百合、银耳等。进补的同时,腻滞厚味的滋补物品不宜过量,免得伤及脾胃反而效果不佳,损害健康。除了饮食进补外,冬季尤其要注意养藏,在生活与工作当中注意节制,不可使身体过劳,这样才能给来年的健康打下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