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植物名】漏芦
【拼音名】 lòu lú
【药材学名】Radix Rhapontici
【出处】《神农本草经》。
【基原】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 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 的干燥根。
【别名】狼头花、(辽宁俗称,大脑袋花)、野兰、鬼油麻、和尚头、独花山牛蒡、华州漏芦、禹州漏芦、琉璃玉蓟
【拉丁名】原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uniflorum(L.)DC.,蓝刺头EchinopslatifoliusTausch,禹州漏芦RadixEchinopsis"
【性味】《本经》:“味苦咸,寒。”
《别录》:“大寒,无毒。”
《本草正》:“味微咸,性寒,有小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消痈,下乳,舒筋通脉。
【主治】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12克(鲜品 30~6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气虚,疮疡平塌者及孕妇忌服。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去毛,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漏芦,细锉,拌生甘草相对蒸,从巳至中,去甘草净拣用。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层易剥落,根头部膨大,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遥呈星状裂隙,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