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雷丸

2016-11-05 08:55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道地雷丸 道地药材:世界雷丸在中国,中国雷丸在甘肃[6] 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在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甘”等产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广”即广东,“甘”即甘肃。这些药物就是道地药材。因而,道地药材专指那些具有特定的产地,经过当地炮制加工,具有确切可靠治疗作用的药物。

道地雷丸

道地雷丸

道地药材:世界雷丸在中国,中国雷丸在甘肃[6]

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在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甘”等产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广”即广东,“甘”即甘肃。这些药物就是道地药材。因而,道地药材专指那些具有特定的产地,经过当地炮制加工,具有确切可靠治疗作用的药物。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指:淮南又大又甜的橘子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种为又苦又涩的枳树,这都是水土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好的物种只能生存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下,自然环境给予物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我国幅源辽阔,天然药物分布广泛,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以及非物态的地磁场、日磁场、月潮和宇宙场等多种场能的影响也不同。因此,药物本身的质量,其治疗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药材》列举了常常得到人们赞誉的道地药材,如宁夏的枸杞子,四川的贝母,内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河南怀庆的牛膝,江苏的苍术,云南的三七,甘肃的雷丸等。

以甘肃雷丸为例,来说明道地药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

雷丸独产于中国,主产于甘肃,河南、安徽、浙江、四川、云南、湖北等地亦有少量生产,其中以甘肃河西走廊张掖地区出产的雷丸品质最佳,中药材市场自古就有“世界雷丸在中国,中国雷丸在甘肃”的说法,甘肃道地雷丸自古就有“熊猫药材”之美称。

雷丸至今仍不可人工栽培,全国产量极其有限,药材极其珍贵,药用市场所用的雷丸完全依靠纯野生药材供应。由于主产区连续多年修路、开矿、建房、滥砍、放牧等多项人类活动破坏了雷丸赖以生存的生长环境,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加上多年无序采挖和高山上采挖难度大,少人去采,导致药材产量逐年锐减。随着临床上雷丸药用需求逐年增长,供需关系的一减一增,缺口逐年加大,据业内人士估算,缺口高达50%,高品质的雷丸药材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甘肃河西走廊雷丸药材最道地,得益于河西走廊独特的海拔高度、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云照强度等自然条件。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其南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祁连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河西走廊的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尽管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河西走廊冬春二季常形成寒潮天气。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是侵入本区的夏季风。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量50%,春季15~25%,秋季10~25%,冬季3~16%。

河西走廊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日照可达2550小时~3500小时,西部的敦煌高达3336小时。年均温5.8~9.3℃,但绝对最高温可达42.8℃,绝对最低温为-29.3℃,二者较差超过72.1℃。昼夜温差平均15℃左右,一天可有四季。光照资源丰富,对雷丸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特别适于雷丸多糖、雷丸素等主要成分的积累。《中国药典》记载,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河西制药生产的道地雷丸的有效成份,是其它非道地药材的5倍以上,市场价格也相差近6倍。

道地雷丸具有卓越的抗癌利水、消炎抑菌效果,在临床上用途非常广泛,19世纪末发生在甘肃的“美国间谍5亿美金偷买雷丸技术”事件,直接导致了2001年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出台,该《目录》直接将雷丸采集技术、制药技术以及雷丸药品做为我国重点保护项目,禁止雷丸药材、技术、产品以任何形式出口,且将甘肃河西制药雷丸培育基地列为雷丸菌种保护基地,为我国雷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药材好,药才好”,这是“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的经典广告语,河南宛西制药厂也随着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而闻名于世。而在中国的大西北甘肃,同样有一家与之齐名的、以道地药材闻名于世的“河西制药”,我国中药界一直有“南有宛西,北有河西”的美称。

河西制药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市,注册商标为“河西牌”,取河西走廊之意,2008年该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该厂共生产300多种药品,其中以“河西雷丸片”最为著名。中药材市场自古就有“甘肃雷丸在河西,河西雷丸在张掖”的佳话,意指甘肃的雷丸主产于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道地雷丸的主要集散地在张掖。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药材集散地,被称为“西北药市”。

古代各国之间,常有驿道相通,交通要道上的重镇往往具有成为集散地的基本条件,如陕西、甘肃、河南的集散地密集,这与其在古代为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丝绸之路上的集散地也较多,如从西安出发,有宝鸡、天水、陇西、临夏、张掖、兰州、西宁、乌鲁木齐、伊宁等,从这条线路上不仅运出丝绸、大黄、甘草、雷丸,也运进番红花等药用植物。丝绸之路古道药材集散地,以张掖雷丸道地药材集散地最为著名,这与张掖所住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张掖药材市场体系日渐完善,张掖已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构建河西走廊中心城市的目标正在实现。张掖工业园区甘肃河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4个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呈现出明显的规模优势和聚合效应,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1992年8月和2000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先后两次视察张掖,分别题词"金张掖"和"再铸金张掖辉煌",河西制药的“河西”注册商标也于2008年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这不仅为充满生机的张掖大地赋予了新的含义,也为河西雷丸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河西雷丸片两进《目录》

大家都知道,红豆杉、紫杉醇均产于我国,但现在却变成了美国、日本的高级抗癌药,国内肿瘤患者只能花高价购买。这是为什么呢?根源就在于当时我国还没有药材和技术保护意识,才导致了国宝级的技术流失,直到2001年底,我国才有相关的法律出台。

自2008年11月1日起,经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修订后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正式实施。据悉,新《目录》是在2001年12月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下称旧《目录》)基础上,综合了各部委、各行业协会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修订建议,经百余位技术和贸易专家多次评审,并经中国工程院专家审定后确定的。

新《目录》共列入技术150项,涵盖了农、林、畜牧、渔业、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电信和信息传输服务等34个行业。其中,禁止出口技术33项,限制出口技术117项。

新《目录》禁止出口部分,新增了制甘遂、制狼毒、巴豆霜、制斑蝥、制青娘子、飞雄黄、飞朱砂、制金大戟、千金子霜等9个毒性中药品种的炮制工艺和产地加工技术;常用大宗中药的炮制工艺和产地加工技术方面,新增炮山甲、制肉苁蓉、制黄精、制山茱萸、制女贞子、红参、厚朴、阿胶、龙血竭等9个品种,增幅达1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旧《目录》,新《目录》在道地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禁止出口方面再次进行了强化。如编号052703J,技术名称为“中药材资源及生产技术”,控制要点为“菌类药材的菌种、菌株、纯化、培养、发酵和生产工艺”项目中,再次将我国道地中药雷丸等15种药用真菌禁止出口。

新《目录》实施多年来,医药界人士反响很大,近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周平主任表示,因涉及知识产权和民族产业,扩大管制表明国家在增强保护。他透露说,2013年10月初在河西制药召开的全国中药饮片座谈会上,有专家提到外资渗透到中药饮片行业的问题。“由于部分有毒的中药不经炮制无法使用[5] ,炮制能起到解毒增效的关键作用,中药饮片炮制技术这一国家瑰宝,应该保住,但只怕有些很难保住。现在比较麻烦的是,有些已与外资有了合作项目,中外合资企业已成为中药炮制技术外泄的主要渠道,这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河西雷丸片的生产加工技术是万万不可外泄的。”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李华主任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河西雷丸两次进入《目录》,表明了道地雷丸在我国抗癌领域的重要地位是何等重要。国家禁止河西雷丸片技术出口,主要是基于国家的健康安全、资源保护以及民族产业发展三方面。”另外,他还指出,单个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市场,其在与国外合作开拓市场时,或会导致技术外溢,而这种外溢自然会造成国内整个相关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的缩小,而新《目录》将在企业利益与国家产业利益的协调方面发挥作用,对于像河西制药这种拥有雷丸核心技术和国企背景的实力型民族医药企业,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开发河西雷丸片品牌。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