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价值
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2]
全草(刺针草):苦,平。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咽喉肿痛,吐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痛,疟疾,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①治疟疾:鲜鬼针草250~350克。煎汤,加入一个鸡蛋煮汤服(《闽东本草》)。
②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3次(《泉州本草》)。
③治黄疸:鬼针草、柞木叶各15克,青松针30克。煎服 ( 《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肝炎:鬼针草、黄芪棉各45~6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⑤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15克 (切细)。煎汤,和鸡蛋1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1次(《福建中医药》1961年)。
⑥治偏头痛:鬼针草30克,大枣3枚。水煎温服 (《江西草药》)。
⑦治胃气痛:鲜鬼针草45克,和猪肉120克同炖,调酒少许,饭前服(《泉州本草》)。
⑧治大小便出血: 鲜鬼针草叶15~30克。煎汤服 (泉州本草》)。
⑨治四肢无力:脱力草一把。煎汤服(《江苏药材志》)。
⑩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水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阑尾炎: 鬼针草干品15~30克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1剂。治疗小儿腹泻:鲜鬼针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用于熏洗患儿两脚。腹泻轻者每天熏洗3~4次。较重者熏洗6次。全草含生物碱、鞣质、皂甙、黄酮甙。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苦味质、胆碱等。果实含油27.3%。将等量鬼针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或酒精浸剂,予大鼠口服,剂量为10克(生药)/千克·天,共5天,对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消炎作用。豨莶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同量口服,同样有效,说明鬼针草可代替豨莶草作消炎药应用。单味鬼针草或海州常山、豨莶草均无明显作用;说明它们之间有相互加强的作用。从复方中分离出的总生物碱及类甾醇虽均有消炎作用,但作用较弱,似非主要成分。其中含大量胆碱,非消炎成分,却可引起副作用如唾液分泌、流泪等。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医药
【景颇药】翁启可,野猫脚迹:全草治疗月经不调,闭经《德宏药志》、《滇省志》。Myoqzu: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黄疸型肝炎《德宏药录》。翁起可,蒙启勒烟:全草用于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感冒,急性阑尾炎,黄疸性肝炎,胃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炎,疟疾;外用于疔疮,蛇伤,跌打肿痛[74]。【彝药】嫩施:全草用于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疡痈,咽喉肿痛,鼻窦炎,跌打损伤,蛇虫咬伤《楚彝本草》。祖杰,祖杰俄:全草及根主虫、蛇咬伤、疮肿、风疹、腹泻、风湿等《彝植药》。【畲药】咸丰草,鬼针草,盲肠草,鬼菊,一包针:全草用于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畲医药》。【僳僳药】庙族衣嘎《滇省志》;谬嗾依嘎:根、树皮、叶治疗风湿骨痛,痈疽,疮疡《滇药录》。【水药】斗店:全草用于小儿腹泻《水医药》。【阿昌药】桃啊萨: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黄疸型肝炎《德宏药录》。【德昂药】热南: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药录》。【哈尼药】习蓬:根、树皮、叶治疗风湿骨痛,痈疽,疮疡《哈尼药》。【蒙药】全草主治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疟疾,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泄泻,痢疾,肠痈,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蛇虫咬伤《蒙植药志》。【壮药】发茂:全草用于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感冒,急性阑尾炎,黄疸性肝炎,胃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炎,疟疾;外用于疔疮,蛇伤,跌打肿痛[74]。【傣药】牙金布,雅夸:功用同壮族[74]。【佤药】达架娘,娘夹:功用同壮族[74]。【瑶药】麻送:功用同壮族[74]。【苗药】全草治风湿,湿热黄疸,蛇伤,跌打,疳积,高血压,咽喉炎,急慢性阑尾炎,结膜炎,痢疾,尿路感染,痈疮肿毒《湘蓝考》。【土家药】那安蓑柏(laf pex anxngaiv):全草治疗痢疾,痈疮疖肿,蛇扳疮,羊胡子疮《土家药》。全草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203]。[1]
全草(刺针草):苦,平。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咽喉痛,肠痈,传染性肝炎,吐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痛,疟疾,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