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的生长习性

2016-11-05 08:56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生长习性 编辑 苎麻的宿根年限为10-30年,多至百年以上。生育期头麻约80-90天,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全年生育期230天左右。苎麻为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不仅影响苎麻开花的迟早,也影响雌雄花的比率。日长8-9小时能促进开花,但多生雌花;日长为14小时时则多生雄花。苎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25-30℃。地上茎生长的适温为15-32℃。早春气温低于3℃则幼苗受寒害。冬季土温低于零下3-5℃的持续时间长,则地下茎受冻害。

苎麻的生长习性

生长习性

编辑


苎麻的宿根年限为10-30年,多至百年以上。生育期头麻约80-90天,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全年生育期230天左右。苎麻为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不仅影响苎麻开花的迟早,也影响雌雄花的比率。日长8-9小时能促进开花,但多生雌花;日长为14小时时则多生雄花。苎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25-30℃。地上茎生长的适温为15-32℃。早春气温低于3℃则幼苗受寒害。冬季土温低于零下3-5℃的持续时间长,则地下茎受冻害。

叶面积系数可达4-7。由于蒸腾量大,同时营养生长快,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年雨量宜在800-1000mm以上,且分布合理。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左右。土壤含水量为20-25%。

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光照强度和每天日照时数对纤维产量有很大影响。日照不足,则光合作用减弱,茎秆软弱,麻皮薄,纤维细胞壁薄,工艺成熟延迟,产量降低。但阳光太强,高温干旱,也会使麻茎生长受到抑制,纤维细胞壁木质化,降低纤维品质和产量。

苎麻

苎麻

苎麻原产热带、亚热带,为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低于6℃不能发芽。地下茎萌发出苗必须气温回升至9℃左右才能开始,6℃以下不能萌发出苗。实生苗不耐低温,温度降至0℃即冻死。

地下茎刚发生的幼苗,耐寒性较强,即使遭到0℃的低温也不会冻死,但它的耐寒性随着幼苗的长大而下降。头麻幼苗5—6寸以上降霜时,将受冻害,生长点枯死,造成分枝,脚麻多,生长不良。

茎叶茂盛,根蔸发达,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良限。土壤pH值以5.5-6.5为宜,低于4.5或高于7.6的,应加以改良。在中国,苎麻一般都种在山区平地、缓坡地、丘陵地或平原冲击土上。土质最好是砂壤到粘壤。但地下水位在1m以内或易淹水的土地不宜种植。

若茎高1尺以上降霜,则危害更重。三麻纤维成熟期,若温度在17℃以下,对纤维发育不利。

冬季降严霜后,地上部冻死,地下茎仍在缓慢生长、孕芽,但地下茎不耐长期的低温,当地温低于3—5℃时,将会受到冻害。

麻园冬季培土不但可以防止冻害,而且有利于根和地下茎的生长,为来年头麻的生长奠定基础。切芽繁殖秋季育苗,苗床进行培土加覆盖(稻草或地膜),是有力的防冻越冬措施。

苎麻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平原、湖区、丘陵区、山区的各种土壤,都可种植苎麻。最适宜的土壤是沙质壤土、粘质壤土和腐植质壤土。

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对全省苎麻主产区土壤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物理、化学、矿物学特性等均进行了研究,发现丘陵坡脚、谷地古生代沉积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苎麻产量较高,品质优良。

这些土壤的苎麻产量随着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中钾素和水溶性硼和锰的含量增加,有利于纤维支数的提高。酸性土壤上纤维支数还随着阳离子交换量、代换性钙离子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土壤的酸碱度对苎麻产量的影响也很大。

苎麻在酸性土壤上(PH值4.4),植株生长矮小,分株少,纤维细胞发育缓慢,产量低。在强碱性土壤上(PH值8.0),植株生长也不好,纤维细胞较短,胞壁较厚,产量也低。

当土壤酸碱度在PH值6.0—7.0左右时,植株生长健壮,纤维产量高。

雨量及其分布是决定苎麻生长好坏和纤维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苎麻要求年雨量在800毫米以上,而且分布均匀。

大气相对湿度宜在80%以上。短期干旱影响当季麻产量,长期干旱不但全年减产,还会影响麻蔸发育,引起败蔸。

我省年雨量一般在1300毫米以上,雨量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头麻春雨多,而二、三麻又常遭干旱,故三季麻产量极不平衡。尤其是山区、丘陵区,地下水位低,如果没有灌溉条件,二、三麻的产量则往往低于头麻。

苎麻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以土壤含水量20—24%,或相对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85%为宜,少了干旱,多了渍水,对苎麻都不利。湖区要特别注意渍水问题。麻地渍水,苎麻地下部呼吸作用受阻,病菌蔓延,硫化氢和还原性二价铁、锰等有害物质大量产生,以致引起败蔸,导致减产。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