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么钱,团聚过年。
对团聚最好的表现方式,可能就是在大年夜的晚上,吃一顿开开心心的年夜饭。现在上海人的年夜饭,已经可以说是耳目一新了。家里的长辈早早地定好饭店的包间,时髦的青年在网上网购年夜饭,如今到大饭店里吃一顿,不慌不忙地搞定这顿年夜饭仿佛也显得淡定从容。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年夜饭突然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在30、40年前的上海,天还蒙蒙亮,整幢楼房里的阿姨妈妈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那时候基本上家里小事情都是小孩做的,弄菜等等基本上就是父母做。小时候,妈妈在灶披间里烧饭,小孩就会在那里偷小菜吃,在旁边钻来钻去。邻里间的阿姨妈妈们一同在灶披间共同作战,今天谁家单位发多少奖金,谁家单位年货发得好,一边烧一边八卦,几个女人一台戏,其乐融融,年味十足。
后来渐渐地,上海的围裙丈夫也开始出入灶披间帮忙。晓林老师家里就是这样,爸爸刀功特别好,所以年夜饭的冷盆里的皮蛋,就是上海男人的show
time。皮蛋切得像孔雀开屏,用线割成向日葵一样。嗲得来大家吃都不敢吃。谁动了,谁就是破坏艺术品的罪人…但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上海的爸爸们也并没有大规模地进灶披间。
上海的爸爸们帮不上忙,所有负担也只能压在上海的妈妈们身上。每年过年,基本上家里的妈妈要烧到最后甜汤八宝饭的时候,才开始上台面,亲朋好友吃的时候还要装模做样:“来呀,你来,来坐一会,你一起来不要烧了呀。”回头想想其实是很虚伪的,不烧怎么吃?!鱼也买好了,鸡也买好了,不烧都吃西北风啊!这时候,做妈的都讲:“我吃饱了,我那里闻都闻饱了,你们吃。”娘也开心,但是真的是没吃多少东西。
为了解放上海妈妈们的劳动力,渐渐地就叫厨师来家里烧了。这时候厨师都会自夸有执照,类似三级厨师等。但后来上海人请这帮“三级厨师”跑过来烧好之后才知道,不是三级,是三脚猫厨师…
精明的上海人当然不会吃这个亏,所以后来就有开始买半成品。最早是虹口区那里的三角地菜场。一开始做蛋饺,再后来做虾仁,最后演变成袋装菜。这个时候上海的妈妈们终于迎来了春天,终于解放了一点劳动力。
由于生活品质的提高,饭店也开始做年夜饭,上海人意识到时间值钱了,如此一算,饭店里做的年夜饭性价比也非常合算,于是渐渐,灶披间的风景也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如今上海人眼界也开阔了,很多年夜饭不仅只是我们本帮吃法,有很多外地的吃法也随之进来,像年轻人饭前开始拍照留念等等,年夜饭也逐渐出现越来越多新奇的风景。
其实不管是花多少钱,年夜饭的意义还是一家人合家团圆。小时候大部分是妈妈一手辛勤包办,看着家里所有人吃。年夜饭的变化实则也是大家想让妈妈多吃一点饭,少吃一点苦头。只要家里的妈妈这个年过得好,整个家庭的年我们才觉得会过得圆满。
这是本栏目的微信互动板块,您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与我们互动,提出任何您对上海闲话不明白的问题,我们会在节目中挑选一位幸运观众来解答。今天我们聊的就是“灶披间”这个词的来历。
上一篇:新疆人年夜饭 那一席最浓的乡愁
年夜饭的含义,各地区过年习俗盘点: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