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如何预防?
预防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护理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富于营养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病理病因
抑郁症遗传因素(10%):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
生化因素(25%):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由于很多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者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使用后,虽然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还是需要2周左右才会起效,因此又有了5-HT和NE受体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说。
心理-社会因素(25%):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诊断
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作诱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严重的抑郁伴有神经症症状,工作,交际,生活能力受影响较轻,有求治欲望,人格完整,病程持续2年以上是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依据,
以下10项内容可作为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参考:
1、病前有抑郁性格;
2、有精神因素诱发;
3、精神运动性抑制不明显;
4、无体重减轻,厌食等生物学症状;
5、心境抑郁为主要症状;
6、伴有焦虑症状;
7、无严重的自责;
8、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9、有主动治疗要求;
10、以往没有发作间歇。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主要跟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内源性抑郁症: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也有躁狂发作),以及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抑郁症。
2、体因性抑郁症:各种身体和神经疾病所致,也包括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者。
3、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照例一生只发作一次,如果发作两次,应该视为偏离常态的人格之反应,或者根本就是内源性抑郁症。
检查方法
抑郁症属功能性疾病,通常实验室检查可有尿(五羟色胺)派出减少及脑脊液五羟色胺含量减低,但临床上需排除因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病,帕金森病所伴发的抑郁情绪;同时需排除躯体疾病所伴发的抑郁情绪,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并发症
1、性欲明显减退。
2、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即记忆力减退,大脑反应慢,常个人独处等;
3、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
4、伴有焦虑,内疚感(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
5、睡眠障碍,以早醒为其典型表现;
6、自暴自弃,厌世或自杀心理。
201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
201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及历年主题
201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
201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大全
2016年10月10日是什么节日
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总结
2015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方案
世界精神卫生日演讲稿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
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大全
最简单的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