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怎么治疗 中医针灸安全有效

2016-09-28 10:44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胃是人体十分重要的身体器官,但是由于人们饮食不规律造成很多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就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胃炎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医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以及针灸的注意事项。

慢性胃炎怎么治疗 中医针灸安全有效

胃是人体十分重要的身体器官,但是由于人们饮食不规律造成很多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就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胃炎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医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以及针灸的注意事项。

慢性胃炎怎么治疗

慢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胃镜检查所见的黏膜形态和有关的病理资料,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3种。临床上以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为多见。

其临床表现以胃部饱胀痞满、嗳气或疼痛为主症,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可伴见呕吐、泛酸、消瘦无力,有时可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上腹压痛范围广泛。中医虽无本病的记载,但其主要症状与“胃脘痛”“痞满”“呕吐”等病证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中医对本病的病机与治疗的认识,就是从总结前人对这些病症的治疗经验入手的。

慢性胃炎的病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慢性胃炎怎么治疗 中医针灸安全有效

中医对于“胃脘痛”“痞满”“呕吐”病因的认识,认为与内因和外因多个方面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还说:“土郁之发……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吐霍乱,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可见外感于邪和饮食不节是引发这类病证的重要原因,而肝脾功能的失常,是其基本病理。其病因变化,有虚有实,实者为肝气横逆,旁干脾胃的肝胃不和证,虚者则为脾胃虚弱,中亏不运之证,或脾胃阴伤,胃失濡润之证。因其中虚,则变生痰湿、郁热、瘀血,使证候更为复杂。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心腹痛》论胃痛的病因时指出:“唯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其有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大多暴痛者多有前三证,渐痛者多由后四证。”而总其大要,“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唯一二”。

证诸临床,确是事实。临床所见各类患者的病理表现,虽然千头万绪,然常见者只有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胃热伤阴等不同的病理变化类型。治疗当因证而异,其中萎缩性胃炎治疗更为困难。一般慢性胃脘疼痛胀满之证,大都属于虚寒之证,因饮食劳倦易伤脾胃之阳,而脾为湿土,易从寒化。但萎缩性胃炎,虽亦有气郁、寒滞、因痰饮、因血瘀者,而胃热伤阴最为常见,治疗当清养胃阴为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慢性胃炎怎么治疗 中医针灸安全有效

慢性胃炎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胃痛、呕吐、胀满等慢性胃炎常见症状的记载由来已久。早在《内经》就记载不少的治疗处方,如《灵枢·厥病》载:“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灵枢·四时气》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灵枢·口问》:“寒气客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针灸甲乙经》的记载亦复不少,这里就不再赘述。

其后的《千金要方》对胃部病证的治疗处方记载尤详:“胃病者,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下取三里;胃中热病,灸三里三十壮;干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灸手间使三十壮;病人干呕,灸心主、尺泽佳,又法灸乳下一寸三十壮;治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又灸脐下四指七壮,吐逆呕不得食,灸心俞百壮;吐逆不得食,灸巨阙五十壮;吐逆食不止,灸胃脘百壮;吐逆饮食即出,灸脾募百壮;呕吐宿汁吞酸,灸神光胆募百壮;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心痛腹胀,涩涩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心痛不可按,烦心,巨阙主之;心腹中卒痛石门主之;心懊微痛,烦逆,灸心俞百壮;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心痛烦坚气结,灸太仓百壮;商丘、幽门、通谷主喜呕,胃俞、肾俞主呕吐;少商、劳宫主呕吐,中庭、中府主呕逆吐,食下还出;维道主呕逆不止,膈俞主吐食,又灸章门、胃脘。”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