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蟾酥的作用有很多,在临床应用中使用的很多,蟾酥的功效很明显,可以治疗很多的常见病,下面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蟾酥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以及蟾酥的药用选方和怎么辨别蟾酥的真假。
目录
1、蟾酥的简介 2、蟾酥的功效
3、蟾酥的药理作用 4、蟾酥的临床应用
5、蟾酥的实用选方 6、蟾酥的典籍记载
7、蟾酥的方剂 8、蟾酥的真假辨别
蟾酥的简介
蟾酥就是蟾毒素。
是中药材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一种,该药材出自于《药性论》一书,有解毒止痛的功效。
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有毒,干燥后可以入药。
蟾酥主要产于吉林、山东、辽宁、江苏等地,主要采收于夏秋两季。
品种考证
蟾酥始载于《药性论》,原名蟾蜍眉脂。《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云:“眉间有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纸)裹眉裂之,酥出单(纸)上,入药用。”
《本草纲目》曰:“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白,安置竹筒内盛之。”
根据以上记载蟾酥的采制方法以及蟾酥之性状,与现今蟾酥一致。
其原动物蟾蜍始载于《名医别录》。
陶隐居云:“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
上述特征与蟾蜍属(Bufo)动物完全一致。
制法
蟾酥是由蟾蜍科两栖爬行动物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经加工而成,为传统中药材。蟾酥所含甾体物、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解毒、镇痛、开窍、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而被广泛应用。
一、蟾酥的采集
夏、秋二季特别是6、7月份是采集蟾酥的最佳时期,将捕获或驯养的青、成年蟾蜍洗净泥土,晾干水分,喂给大蒜、辣椒等腥辣食物,或用小木棍轻敲其头部,刺激它多分泌浆液,然后用金属夹或竹夹、牛角刮刀挤压、刮取头部两侧耳根附近大疣粒(耳后腺)和背部的大小疣粒(皮肤腺)得其浆液,盛入非铁的容器中。刮取时手法力度要适度,用力太小则刮取不尽产量低,用力过大则混有血迹或皮肉碎屑而质量差。若混有杂质应及时用不锈钢镊子等剔除。在采集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浆液不能接触铁器,否则氧化铁污染蟾酥并使其变色,影响其药用价值及服用效果,二是刮取浆液时应特别小心,不得让其溅入眼内,否则造成眼睛中毒红肿。如果浆液误入眼内应马上用紫草汁液清洗解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二、蟾酥的加工干燥
先将采得的纯净浆液过100-120目铜筛或尼龙筛去杂,进一步混合均匀,再将滤液按计划倒入备好的模型容器中晾干成团酥或棋子酥,或者均匀涂布于平板玻璃上干燥成片酥。如果环境阴暗潮湿,则应在60℃左右温度下及时烘干,否则发酵变质而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