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是什么

2016-09-28 10:58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在,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是什么

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在,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而死亡。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是什么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仅是推动和激发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例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宣发是升,肃降是降;脾胃和肠的消化功能,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来概括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和排泄过程;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肺的宣发肃降,脾胃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吸清排浊,来概括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具体表现。

气的升和降、出和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从局部来看,并不是每一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具备升降出入,而是各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则升和降、出和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是协调平衡各种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即是“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由于某些原因,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称作“气机不畅”;在某些局部发生阻碍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称作“气结”或“气郁”,甚则“气闭”等。《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充分说明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局部来看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却是有一定的规律,而且是协调平衡的。

气的分布与分类

人体的气,从整体上说,是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在肾、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并充沛于全身而无处不在。但具体地说,人体的气,又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元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1)组成与分布

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有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难经》中指出“名门者,……原气之所系也”,明确地指出了元气根于肾。肾中精气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如《景岳全书》说:“故人之自生而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可见元气的盛衰,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亦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

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都是以三焦为通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

(2)主要功能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机体的素质就强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或因久病耗损,以致元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时,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产生种种病变。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