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病机之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2016-09-28 11:00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脏腑病机 脏腑病机,是指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造成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

脏腑病机之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脏腑病机

脏腑病机,是指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造成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

脏腑失调的病机学说,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以及按照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阐释脏腑疾病传变的“顺”或“逆”。张仲景以此理论为依据,具体应用于防治脏腑疾病的传变,在《金医要略》中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点,为脏腑失调的病机理论奠定了基础。

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太过或不及,以及各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二是脏腑本身的阴阳、气血失调。前者在第二章藏象学说中已有所论及,故不复赘;后者,则是本节论述的主要内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脏腑病机之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心在脏腑中是一个重要的内脏,有“君主之官”之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心的任何病变,均可见心脉的运行异常和精神情志改变等病理表现,这些病理表现的出现,均是心之阴或阳、气或血的失调所致,因此,心的阴阳、气血失调,乃是心脏病变的内在基础。

由于阴和阳、气和血对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等生理功能的作用不同,因而心的阴阳、气血失调等不同病机,即可出现不同的病理表现。

(1)心阳、心气的失调

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脏的阳气偏盛和心脏的阳气偏衰两方面。

心的阳气偏盛 心脏的阳气偏盛,即是心火。由于邪热、痰火内郁而致者,多为实;由于劳心过度,耗伤心阴心血,而致心的阳气相对亢盛者,则多为虚;由于情志所伤,五志化火而致者,亦多属实。但心的虚火和实火之间,常可转化,实火可耗伤阴血,而致阴虚火旺;虚火亦挟杂痰热、邪热。虚火和实火的成因虽然有所不同,其病理表现也各异,但对于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影响,还是比较近似的。

心脏的阳气亢盛(绝对的或相对的)对其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是:

燥扰心神:阳气主动、主升。心阳亢盛,则神明被扰而躁动不安,从而使情志过于兴奋,而难以抑制,可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言语过多,甚则狂言昏乱等病理表现。

血热而脉流薄疾:阳盛则热,气有余便是火。阳气亢盛则血热而脉流薄疾,这是阳盛扰乱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主要病机。可见心悸、脉数,舌质红绛起刺等症;甚则可以导致血热妄行,而见各种出血等病理表现。

心火上炎与下移:火性炎上,心开窍于舌,心火循经上炎,可出现口舌糜烂,舌尖碎痛,口鼻干燥等病理表现。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心火下移,即是沿经脉而下移至小肠,可见小便黄赤、灼热疼痛等病理表现。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