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瑶医案

2016-09-28 11:10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一、疳积重症案 董×,11个月。一诊:1981年6月24日。 主诉:疳积腹胀,按之硬满,口馋嗜食,大便坚硬。

董廷瑶医案

一、疳积重症案

董×,11个月。一诊:1981年6月24日。

主诉:疳积腹胀,按之硬满,口馋嗜食,大便坚硬。

诊查:面色萎黄,毛发焦枯,夜眠烦扰,易见汗多,舌红苔黄。针四缝穴液多。

辨证:疳积较重。

治法:治以消疳化积。

处方:干蟾皮4.5g 陈香橼6g 炒白芍6g 木香3g 胡黄连2g 醋炒五谷虫9g 煨三棱4.5g 煨莪术4.5g 炒谷芽9g 炒枳实4.5g 7帖

后二诊又连服上方1周,其间针四缝穴,粘液尚有。

三诊:7月8日。疳积渐化,腹仍胀满,但按之已软,纳食如常,形神较振,大便通调,夜烦多汗时见,舌苔薄润。针四缝穴液少夹血。以扶脾消疳法主之。

处方:米炒党参6g 焦白术9g 朱茯苓9g 清甘草3g 炒淮山药9g 小青皮4.5g 煨三棱4.5g 煨莪术4.5g 醋炒五谷虫6g 玉屏风散9g(包) 7帖

二、暑温腑实案

郑××,男,2岁。初诊:1965年7月29日。

主诉:患儿高热(38.5~39.4℃)已3天,肢冷无汗,颈强抽搐,时有嗜睡,神志尚清,便闭5天。

诊查:腹部微满,舌苔薄润,脉象细数(西医诊断为乙型脑炎)。

辨证:是为暑温邪热内结。

治法:亟须清解泻火,开门逐盗。

处方:西香薷3g 西大黄6g 益元散12g(荷叶包) 黑山栀9g 大青叶9g 玄明粉4.5g(冲) 连翘9g 银花9g 钩藤6g 鲜佩兰12g

二诊:7月30日。1帖便通5次,腹已柔和,小溲尚通,颈软搐减;但热度仍高,舌红脉数。温邪初得出路,其势尚炽。再以清火解毒。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6g 大青叶9g 川黄连1.8g 益元散12g 鲜竹叶50片

连翘9g 银花9g 鲜青蒿12g 1帖

三诊:7月31日。热势较松(38.5℃),便下五次,睡时惊惕,舌绛苔薄。温邪未消,病势犹重。再以泻火清热,祛除邪毒。

处方:川黄连2.4g 淡黄芩6g 黑山栀9g 益元散12g 扁豆花4.5g 连翘9g 银花9g 大青叶9g 鲜竹叶50片 紫雪丹0.9g(化服)1帖

四诊:8月1日。热退惊平,便下亦和,舌红苔润,续以清泄。

处方:川黄连1.8g 淡黄芩4.5g 六一散12g(荷叶包) 连翘9g 银花9g 桑叶9g 淡竹叶4.5g 大青叶9g 川石斛9g 知母6g 2帖

五诊:8月3日。诸恙均和,形神亦振,唯小便短少,大便干涩,苔薄而干,是温热伤津之故。病瘥当予清润调理。

处方:玄参9g 知母6g 瓜蒌仁12g 火麻仁12g 炙甘草3g 炒谷芽9g 川石斛9g 麦冬9g 大生地12g 2帖。药后病愈出院。

按:病孩症起三天,已见实热里结,可见暑温传变急骤,邪毒正盛,故即予通腑泻火之剂。昔贤喻嘉言谓:金匮治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乃死中求生之法也。服之邪毒初得通泄,其猖厥之势顿挫。二、三诊时,先予白虎加味,继之黄连解毒,均以清气泄热、解毒化暑为主。其后邪势大衰,病情遂入坦途,治方逐渐转为清润滋养而愈。

三、高热急惊案

杨××,女,10岁。初诊:1962年6月3日。

主诉:壮热不退,已有一周(39.5~40℃),神志昏迷,狂妄不安,便结九天,矢气频转,手足掣搐,汗少溲赤。

诊查:两脉数实,舌苔黄腻。

辨证:治法:是阳明经腑实热,拟通腑结,下实热。

处方:川厚朴3g 生枳实6g 西大黄9g 玄明粉6g(冲) 紫雪丹3g(化服)1帖。

二诊:6月4日。神志仍昏,大便未下,汗出较多,小溲赤涩。脉象同前而舌绛苔燥。为实热逗留肠胃,势已化为化燥。改用白虎加味以透邪清热,生津润燥。

处方:生石膏60g(先入) 知母6g 生甘草3g 陈粳米30g(包) 鲜生地30g 花粉9g 鲜竹叶50片 鲜菖蒲6g 紫雪丹3g(化服)1帖。

三诊:6月5日。药后入大量宿粪,热和神清,知饥索食,津津有汗。舌转滋润,脉象平静。然余热未清,防其死灰复燃。拟竹叶石膏汤2帖。

药后热清神安,调理而愈。

按:本例急惊昏迷掣搐,是因阳明经腑实热所致.用大承气釜底抽薪,未见显效,大便不下。此时病邪化火化燥之势转甚,故改进白虎汤加味清透泄热,增液润燥。药后腑气得通,热势顿和,神识即清,惊搐就定。此亦吴鞠通氏增水行舟之变法也。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