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名】:杜仲
【来 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功 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 治】:治腰脊酸疼,肢体痿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胎漏欲堕,胎水肿满,滑胎,高血压。
【性味归经】:甘微辛,温。①《本经》:“味辛,平。”②《别录》:“甘,温,无毒。”③《药性论》: “味苦。”
入肝、肾经。①王好古:“肝经气分。”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药物配伍】:1、配牛膝,补肝肾及强筋骨之力增强,常用于治肝肾不足的腰腿疼痛及两足无力等症。 2、配续断,功能补肝肾,利腰膝,固冲任,常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诸症。3、配补骨脂,温补肾阳力增,兼补脾、肝,既涩下元,又固冲任,常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阳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遗尿,亦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及脾肾阳虚泄泻等症。 4、配五加皮,既强壮筋骨又祛风湿,乃补泻兼施的药对,适宜治疗肝肾两虚,风湿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关节不利,两下肢无力等症。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别 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
【处方名】:杜仲、川杜仲、汉杜仲、炒杜仲、盐杜仲、盐水炒杜仲、杜仲炭、焦杜仲、生杜仲等。
处方中写杜仲指生杜仲,为原药材去杂质切丝生用入药者。
炒杜仲又名盐杜仲、盐水炒杜仲、炙杜仲、焦杜仲等。为净杜仲丝用盐水淋喷拌匀,待吸尽,再用文火炒至黄褐色入药者。引药走下,补肝肾、壮筋骨作用增强。
杜仲炭为净杜仲丝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内里丝断,存性,然后取出,用清水淋洒灭尽火星,晒干入药者。偏于止血。
【商品名】:绵杜仲:又名厚杜仲。皮质厚,折断时白丝多而如棉者。质佳。
川杜仲:产于四川大巴山山脉及贵州娄山山脉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汉杜仲:产于陕西、湖北,而集散于汉口者。品质亦佳。
均以皮厚、块整、干燥、无粗皮、断面白丝多、内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上一篇:细数小针刀疗法的缺点和副作用
中药材北条参的炮制方法: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