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又称“蛤蟆瘟”,是由风温疫毒所引起,以发热、耳下腮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散发为主,亦可流行。发病年龄以5~9岁小儿为多。
痄腮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以耳垂为中心出现弥漫性肿胀疼痛,甚则肿处拒按,咀嚼困难,伴寒热头痛。
(二)治法
(1)选穴大椎、曲池、翳风、颊车、角孙、列缺、合谷、外关。(见图7-8-1、图7-8-1、图7-8-2、图7-8-3)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角孙:头颞部,将耳部前折时,耳尖正上方入发际处。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3)刮拭顺序先点揉翳风、颊车,再刮角孙,然后刮颈部大椎穴,最后刮上肢曲池,外关、列缺、合谷。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用拇指点揉翳风、颊车,用力宜重。再刮头部角孙,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然后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最后刮上肢曲池、外关、列缺、合谷穴,由上至下,依次刮拭,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二、病例
张某,男,15岁。患者前日突然浑身发热、畏寒、头痛、咽痛、恶心、呕吐,之后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伴有吞咽困难。取大椎、曲池、翳风、颊车、角孙、列缺、合谷
上一篇:摆脱痛经 6保健按摩法
小儿高热的刮痧疗法: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