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刘明河南中医学院
中医藏象学认为人体脏与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态结构上脏与腑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生理上气化相通,精气互生。脏精输于腑;腑气通于脏。病理上相互影响。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脏腑同病。治疗上密切配合。脏实泻腑,腑虚补脏,脏腑同治。
人至老年,气血已衰,津血同亏,脾胃功能减退,肠道运化功能衰减,所以老年人多有肠腑功能失调,或有便秘,或大便溏泻,因此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时应顾及于此,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古人在《内经》时代就总结出了“魄门亦为五脏之别使,水谷不得久藏。”
肺心病
本病多由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发展而来,表现为病程长、迁延难愈、容易复发等特点。患者多年龄较大,免疫功能衰弱,气血津液已亏,阳邪有余而阴津不足。易感风寒之邪,且多入里化热,病人表现为咳喘不能平卧,咳吐黄色或白色黏稠痰,声高息促,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数。临床肺心病合并感染入院治疗者以肺热壅盛者居多,对此证型应以清肺泻热为主,药如黄芩、桑白皮、生石膏、炒杏仁、苏子、瓜蒌、胆南星、葶苈子、枇杷叶等。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肃往往导致大便秘结,因此在治疗肺心病合并感染而表现为肺热壅盛者,一定要注意病人的大便是否通畅,如肠腑之气不通,则肺气不降,而喘咳难平,因此大便不通者一定要佐以润肠通便之品,如瓜蒌仁、炒杏仁、大黄等,对大便艰结难解者可给予大承气汤口服或灌肠。
慢性心功能不全
本病是心血管病终末阶段,多系统循环障碍,会见到肠道瘀血,黏膜水肿。中医病机乃为心气不足,心阳虚衰,运血无力,瘀血内停。症可见大便溏泄,大便秘结或大便虽不秘结,而排便较为困难。腑气不通,必然影响肺气之肃降,水液代谢更为不利,加重肠道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影响毒性代谢产物之排泄。故治疗时应密切注意调畅大便。大便溏泄者,可加炒山药,炒扁豆,芡实等补益脾肾之品;津枯便秘者,用桃仁、杏仁、瓜蒌仁等润肠通便;气虚便秘者,用黄芪、当归、肉苁蓉、蜂蜜等温润调肠;燥热内结,腑气不通,病人体质尚能耐受者,可在增水行舟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石膏泄热通腑,但不可过用,中病即止,勿伤正气。
冠心病
因排便用力是冠心病病人(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发生心室颤动和急性肺水肿而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冠心病病人,辨证无论是气虚血瘀、痰浊内阻、阴虚内热、阳虚寒凝,都应顾及肠腑,而酌情使用通便药物以保证大便之通畅。如痰浊内阻者,可重用瓜蒌,辅以杏仁。瓜蒌(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瓜蒌薤白剂之君药)上可宽胸理气,下可润肠通便,为治疗胸痹心痛之要药。心肺同居上焦,肺主一身之气而下合大肠,杏仁既可宣肺气除痹且又有开结润肠之功(仲景之茯苓杏仁甘草汤以杏仁为主药治疗心悸短气)。因此瓜蒌、杏仁用于痰浊闭阻、肺气郁闭之胸痹非常恰当。后世医家喻此法为“提壶揭盖”。瘀血内停络脉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变化,选择活血化瘀药物的同时,可选择桃仁、当归、等既活血又兼润肠通便之品。出现津枯液竭者,可酌用玄参、生地、火麻仁等增液润肠。久病气虚无力运肠者,可重用生白术30~60g、生山药30~60g。肝肾阴虚者,见血压升高,肝阳上亢者,可加草决明、制首乌、郁李仁、肉苁蓉等既滋肝养肾,又润肠通便之品。
高血压病
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多在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的基础上,复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欲过度所致。病位在血脉,与肝脾肾尤为关系密切,尤以肝肾为主。病性有虚实之分,但多虚中夹实,虚为肝肾阴虚,心肾不交,阴阳俱损,阳虚阴盛,实为肝经郁热,肝火亢盛,痰浊、瘀血治疗则据病因病机拟定泻实补虚之法。老年高血压病多合并便秘之候,特别是肝阳上亢或肝火炽盛病人,大便秘结时,热邪上冲于脑则表现为头痛、面赤,服降压药不理想。盖此因腑气不通,浊气上冲于脑之故,因此在高血压病人辨证治疗时,如伴见便秘热邪者可合用草决明、当归、桃仁、火麻仁、大黄等,起到釜底抽薪之妙;痰浊者可用瓜蒌仁、炒杏仁等,乃提壶揭盖之法;津枯液竭、阴虚血亏者可用麦冬、生地、当归、制首乌、郁李仁、蜂蜜、玄参等;阳虚者可用肉苁蓉、锁阳、核桃仁等,温肠通便;气虚者可重用生白术、山药等,加速胃肠蠕动。后者皆有增水行舟之意。
结 论
脏病治腑理论指导下的通腑疗法,是经常运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实践中,效果显著。中医治疗疾病非常重视腑气的通畅,有“大便通,则一通百通”的说法,因为通下法可以排毒,给邪以出路,从而调节机体气血、津液、阴阳的动态平衡(古人云“通下法岂止夺实,更在存阴保津”)。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体质尚可,可用泻下法。如不及时使用,往往造成“实实”之过;对体质较虚者可采用润下之法,但切不可过用、误用徒伤正气,容易冒犯“虚虚”之戒,特别是泻下法更应中病即止。此外,中医的通下法对肥胖症、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老年心系统疾病亦有一定疗效,可在辨证基础上恰当应用。
上一篇:电针治疗四肢骨科手术后疼痛
郁证从肝论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