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 湿热疼肿之圣方

2016-09-28 11:12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当归拈痛汤,方书中有谓“东垣当归拈痛汤”。考东垣著作,《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中俱未载该方。《兰室秘藏》在“腰痛门”中载有该方,名“拈痛汤”。《医学发明》(节本)中也载有该方,方名“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 湿热疼肿之圣方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当归拈痛汤,方书中有谓“东垣当归拈痛汤”。考东垣著作,《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中俱未载该方。《兰室秘藏》在“腰痛门”中载有该方,名“拈痛汤”。《医学发明》(节本)中也载有该方,方名“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的由来

李东垣的老师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首载该方,并且明确指出:“下之二方,非为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下之二方”即指当归拈痛汤和天麻半夏汤。李东垣的弟子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也载有该方,并且几乎全部引用了《医学启源》中该方的主治与方解内容,同时附有治案。可以认为,当归拈痛汤由张元素创方,是易水学派中较有影响的一张方剂。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为“此湿热疼肿之圣方”。后世医家将该方广用于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初起的治疗。

《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泄之也。凡酒制药,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羌活(半两),防风(三钱)(二味为君),升麻(一钱),葛根(二钱),白术(一钱),苍术(三钱),当归身(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五钱),苦参(酒浸,二钱),黄芩(一钱,炒),知母(三钱,酒洗),茵陈(五钱,酒炒),猪苓(三钱),泽泻(三钱)。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待少时,美膳压之。”

临床应用

该方在后世医家的临床中应用较广,但能领会其法、灵活通变者不算太多。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所出医案即为原方使用。《张氏医通》中有个别药物的加减记载:多汗,去升麻,易黄芪;自汗,去苍术,易桂枝;下肿,去防风,易防己;疼热,去知母,易黄柏。

关于治湿之法

湿为阴邪,本性趋下,但湿邪常与阳邪相合,如风邪、热邪,则上下表里,无处不到。湿邪在上、在表,治以风药胜湿;湿邪在里,治以苦温燥湿;湿邪在下,治以淡渗利湿。正虚者,治以扶正。此为治疗湿邪之常法。如合风邪,兼以祛风;如合热邪,合以清热。也许该方所要说明的组方用药大法可以这样浅显理解。当然,用药尚要结合经络、气血。那么临证使用时,就可以根据病症的表现、湿邪的处所有针对性地处方。如湿邪偏于留滞经络,表现以“遍身疼痛”为主,则治疗以风药胜湿为主;湿邪偏于“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则治疗偏重于淡渗利湿。

关于人参的使用

方中人参的使用,原方方解谓:“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似乎为必要之品。但临证并非使用苦药时都需要佐以人参以防伤胃。也许张元素在此处仅仅是举例,作为一种治法提出而选加人参。如果正虚不显,或祛邪为先,自然可以不必使用人参。如九味羌活汤方中就不用人参。

对该方的主治描述中,有两段话值得注意。《医学发明》(节本):“北方之人,常食潼乳,又饮之无节。且潼乳之为物,其形质则水也。酒醴亦然。人知水谷入胃,胃气蒸腾,其气与味宣之于经络,化之为气血。苟元气不充,胃气本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其气与味不得宣畅,旁通水湿之性,润下而致之也。”《卫生宝鉴》:“盖多饮乳酪醇酒,水湿之属也。加以奉养过度,以滋其湿水之润下,气不能呴之,故下疰于足胻,积久而作肿满疼痛,此饮之下流之所致也。”这两段话令笔者想到“内伤”两字。也许张元素制方时并未完全明朗,但到李东垣、罗天益用方时,可能会时时考虑到外感和内伤之分。如有内伤,人参、甘草等补中之品自在使用之列。如“脾胃一虚,肺气先绝”,黄芪也在使用之列。

关于当归的使用

虽然方名中有“当归”,但方中当归并非主药,仅为佐药。当归在方中“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难道当归在方名中仅仅是示意该方有去壅去滞,流通气血之功?《兰室秘藏》中名为“拈痛汤”,是传抄失误,还是“又名”?值得注意的是,该方中所用当归为“身能养血”的当归身,而非“尾能行血”的当归尾。(《汤液本草》在当归条下引易老云“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

《续名医类案》中载一案:“龚子才治张太仆,每天阴即遍身痛如锥刺,已经数年,左脉微数,右脉洪数。乃血虚有湿热也,以当归拈痛汤加生地、白芍、黄柏,去人参。数剂而愈。”此案中即将当归用作养血治血虚之品。

关于该方的组方

从该方的组成来看,着眼于上下分消湿邪,主要由风药胜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以及甘温养正四组药物组成。从《医学启源》的记载可以看出,该方是张元素为了说明“五行制方生克法”,为了说明临证制方遣药的法则而出的例方,是为“课徒”而出的示例方。既然是例方,临证使用时就不必拘泥,用好该方的较高境界当是用好其组方之法。

仔细研究该方的组成,可以发现方中包含了九味羌活汤方中的四味基础药物:羌活、防风、苍术、甘草。两方同出于张元素之手,同治湿邪为病。似乎可以认为,两方的组方思路是同出一辙的,尽管主治、组方差别较大。我们甚至可以把当归拈痛汤当作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的加减方来学习和使用。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