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理论之切其脉知其病

2016-09-28 11:18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目录: 第一章切脉”可诊查身体各个脏腑 第二章寸口脉是“切”的主要部位 第三章常见病脉有哪些

中医养生理论之切其脉知其病

目录:

第一章 切脉”可诊查身体各个脏腑

第二章 寸口脉是“切”的主要部位

第三章 常见病脉有哪些

第四章 是什么影响了脉象

编者按:中医诊断的最后一个手段就是“切”,主要是指切脉。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一般人只能摸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但是代表的意义可能不知道。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切脉的一些知识。

一、“切脉”可诊查身体各个脏腑

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身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中医养生理论之切其脉知其病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散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脉象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切脉是对健康的预测。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