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之道 女人浴出健康美丽来

2016-09-28 11:22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沐浴习俗,如阴历三月三,要洗“桃花浴”;五月五端午节要洗“兰汤浴”。中国第一部药物学着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桃花杀注恶鬼,令人好颜色”。

传统中医之道 女人浴出健康美丽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沐浴习俗,如阴历三月三,要洗“桃花浴”;五月五端午节要洗“兰汤浴”。中国第一部药物学着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桃花杀注恶鬼,令人好颜色”。

传统中医之道女人浴出健康美丽来

三天洗发、五天洗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沐,是洗发;浴,是洗身;洗,是洗足;澡,是洗手。只有将 “沐”“浴”“洗”“澡”四个字结合起来,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沐浴。在往来礼节中,沐浴亦是重要礼仪。中国着名的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一为《仪礼》,其中记载了周代士大夫的沐浴礼仪:“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意思是说管人接待来客,要满足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这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定俗,达官贵人的必需。

即便按照现在的观点,除了炎热的夏天冲凉是为了冲掉汗水不在其列,这样的洗浴节奏是比较适当的。中医讲皮肤外表有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是管人体汗孔开合的,它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入侵的功能。过多沐浴,影响了腠理的功能,就会使人感觉皮肤干燥,还容易感冒,身体变弱。晋代名医葛洪在《抱朴子》就曾说过,要想长生不老,其中之一的做法为“不欲数数沐浴”。意思是说不要过频地沐浴哟。

沐浴之花助伊盛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沐浴习俗,如阴历三月三,要洗“桃花浴”;五月五端午节要洗“兰汤浴”。中国第一部药物学着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桃花杀注恶鬼,令人好颜色”。《本草纲目》中也说:“服三树桃花尽,面色红润悦泽如桃花。”可见,桃花颜色美丽,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更是女性沐浴护肤的佳品。而兰汤中的兰,并非现在的兰花,而是采用菊科的植物佩兰,这是一种芳香化湿药,煎水沐浴令人清爽。

其实沐浴并不局限于上述二种植物,很多自然界的花类,如金银花、杏花、玫瑰花、梨花、槐花、芫花、木瓜花、樱桃花等,从中医角度来看,都具有清热去毒,向外散发的作用。试想,用花朵来作沐浴之原料,躺在芬芳无比的花瓣中,成就香肤凝脂,人面桃花,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洗出长寿、白皙和芬芳

宋代郭尚贤在《清异录》中曾经说:“梳头浴脚长生事,临卧之时小太平”,意思是睡觉之前,梳头洗脚可流通气血,使睡眠安稳,是养生长寿的好习惯。

美颜之说,唐代名医孙思邈记载最为详细。他曾经在《千金要方》中描述了可令人面白净悦泽的药方,药物组成为:白蔹、白附子、白术、白芷(各100克),蒿本(150克), 猪胰(三具,水渍去赤汁尽,研碎),用上药敷面,早晨则以浆水洗之,可起到极好效果。白芷在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说,能“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一名芳香”,其他药品也有增白肌肤作用,与刚才谈到的花类药物相同,这是古代人取类引喻、花使人美、物白肤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养生思想的体现。

另外,孙思邈的另一着作《千金翼方》中还专门列有十三首“令身香方”。如治诸身体臭方只有二味药:竹叶(500克)、桃白皮(200克),以水煮后浴身即香。这二种物品读者很容易找到,有人使用后发现效果非常好。炎热的夏天,酷暑难耐,当你为身体的异味所烦恼时,不妨试试。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