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穴位 天鼎穴

2016-09-28 11:22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位置: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的中点处。 《针灸甲乙经》:“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直扶突后一寸”;《针灸资生经》:“气舍后一寸。”

中医针灸穴位 天鼎穴

位置: 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的中点处。

《针灸甲乙经》:“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直扶突后一寸”;《针灸资生经》:“气舍后一寸。”

功效: 利咽喉,清肺气。

主治: 古代记述:暴喑气梗,喉痹咽,痛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

近人报道:扁桃体炎,喉头炎,呃逆,上肢麻木。

方例: 失音嗫嚅:天鼎、间使。

喉痹梗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天鼎、气舍、膈俞。

刺灸法: 坐位,头转向对侧,浅刺0.2~0.5寸,不可向下方深刺。以防造成气胸,按压天鼎时可将臂丛上干压迫于手指第6~7颈椎的横突前缘之间,病人可感到肩顶部和同侧上肢麻木。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