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气与血

2016-09-28 11:22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火交于水,化为气,水交于火,化为血。 吸收天阳,引心火下入于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离卦交于坎,实交于乾,火交于先天之肾气,炼化为气,肾精生焉,而藏于肾,后天假火,经锻炼变为真火,藏于坎水,为坎中之真阳,以为乾之用。气之得乾天之纯者,清而上升。带动肾水,交于上。气之未得乾天之纯者,浊而下降,从下窍排出体外。

人体的气与血

火交于水,化为气,水交于火,化为血。

吸收天阳,引心火下入于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离卦交于坎,实交于乾,火交于先天之肾气,炼化为气,肾精生焉,而藏于肾,后天假火,经锻炼变为真火,藏于坎水,为坎中之真阳,以为乾之用。气之得乾天之纯者,清而上升。带动肾水,交于上。气之未得乾天之纯者,浊而下降,从下窍排出体外。

肾水上升而交于心,坎卦交于离卦,实交于坤,假水受真阴之吸而能升,水交于心中先天之气,炼化为血,心神生焉,而藏于心。后天假水,经锻炼变成真水,藏于离火,为离中之真阴,以为坤之用。血之得坤地之纯者,浊而下降。带动心火,交于下。血之未得坤地之纯者,清而上升,从上窍排出体外。

(浅释)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切。《景岳全书》曰:“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黄帝内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气一元论”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体的气,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及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活动作用而生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机有枢机、枢要之意。气机通过升、降、出、入四种形式,发挥出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及气化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红色的液态物质,富有营养,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中医认为,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有规律地循行脉管之中,在脉内营运不息,灌溉全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