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养肝有妙论 滋阴养身让你不生病

2016-09-28 11:24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五脏六腑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器官,每个器官都掌管着不同的功能,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我们必须要了解每个器官的功能,以及调养正确的作息去配后各个器官功能的工作。接下来将告诉大家肝在人体器官中的运作功能。

传统中医养肝有妙论 滋阴养身让你不生病

 五脏六腑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器官,每个器官都掌管着不同的功能,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我们必须要了解每个器官的功能,以及调养正确的作息去配后各个器官功能的工作。接下来将告诉大家肝在人体器官中的运作功能。

中医学中的“肝”与西医的肝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病理生理学的概念。中医认为,肝为五脏之一,居于右胁部,是人体重要而且最大的脏器,其阴阳属性为阴中之阴,又称厥阴。肝具有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特性。其功能为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华爪、开窍于目,与胆要表里。此外,还有主藏魂、司生殖的作用。这种识基本上包括了西医讲的肝脏生理及一系列代谢功能和一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某些功能。

一 肝主藏血:肝脏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日:“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知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当人在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需要量减少。大量的血液便贮存于肝;当人活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脏就将贮藏的血液排出,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就会出现易倦乏力,不耐劳累,双目干涩,视物昏花,以及呕血、便血、鼻出血等症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若肝藏血功能失调,则血液逆流外溢,可出现呕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②滋养肝脏本身:肝脏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即所谓“肝需血养”,若肝血不足,则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视物不清。因肝脉与冲脉相连,冲为血海,主月经,故肝血不足,冲任受损,女子出现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甚者经闭。

二肝主疏泄:即肝气宜泄,肝气是指肝的功能。疏泄是“疏通”,“舒畅”,“条达”之意,也就是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疏通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肝的生理特点又是主升,主动的,所以,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升降适宜,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正常。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