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的“养孕”静道观

2016-09-28 11:24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中,妊娠期的保健尤有特色。所谓妊娠期保健,即古人所谓胎养学说。主要记载在历代妇科与儿科的书籍中,如《千金方》中称“养胎”,《产孕集》中称“养孕”,《育婴家秘》中称“胎养”。

中医养生保健的“养孕”静道观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中,妊娠期的保健尤有特色。所谓妊娠期保健,即古人所谓胎养学说。主要记载在历代妇科与儿科的书籍中,如《千金方》中称“养胎”,《产孕集》中称“养孕”,《育婴家秘》中称“胎养”。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中,妊娠期的保健尤有特色。所谓妊娠期保健,即古人所谓胎养学说。主要记载在历代妇科与儿科的书籍中,如《千金方》中称“养胎”,《产孕集》中称“养孕”,《育婴家秘》中称“胎养”。名称虽不同,但防止流产、死胎、畸形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纵观众多关于胎养的著作均与静道有深刻的联系。“静以参天地之玄,静以修身心之妙。”《易经》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静非不动,《周子》曰:“无欲故静。”其所谓“无欲”,无人欲之意,无人欲纯乎天理,就是以天理为静,以人欲为动。静而性定,所以定静安虑是人的行为实践基础。人要把握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在心理生活上,有其确实之道德基础。因为人和万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心理生活上有确实的道德基础。主静,就是在心理上建立起确实的道德基础的一个方法。无论儒家、道家、法家,把握他们自己的行为,都先着眼于心理生活上的确实的基础。

静以养心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静心可使心境澄清,不受物欲的搅乱,使其灵秀的本质得以保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一身之神明,心牵缠于物,纷乱杂扰,不能为五官百骸做主张,则一身皆受其累;而七情所伤,五脏各应其感,心俱受之。故《灵枢 邪气藏府病形》谓:“愁忧恐惧则伤心。”子母同体共生,母病及子,心神不安则胎动不宁,心神宁静则胎元安静。因此,孕妇应保持心境平和清净,勿受扰于外物,方使胎元安稳。

静以养气胎居母胞,与母同秉一气血而生,母之气血若乱,胎之气血随之而乱,母有所感,胎有所应。物之相感,静感则吉,躁感则凶。可见母亲气血的变化,对胎儿影响甚大。古人云:止怒莫若吟诗,守礼莫若存敬,存敬莫

静以养气

胎居母胞,与母同秉一气血而生,母之气血若乱,胎之气血随之而乱,母有所感,胎有所应。物之相感,静感则吉,躁感则凶。可见母亲气血的变化,对胎儿影响甚大。古人云:“止怒莫若吟诗,守礼莫若存敬,存敬莫若安静。”因此,孕妇只有做到内静外敬,气将大定,才能清净安宁,舒卷自如。胎儿亦受惠其中,安然稳固,不致坠动不安。

静以摄念

所谓摄念就是要觉察整顿心源,勿令起恶念,使念头摄然,人安其生。在具体做法上,怀孕之后,应怡养性情,使气血安和。“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微言……”多接触美好事物,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澄心静虑,心志专一的境界,从而陶冶性情,开调胸怀,使心旷神怡,有益胎儿。“居必静处”,“端坐清虚”,“戒嗔恚,远七情”等,均有利于母子身心健康。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