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阻击衰老 五大传统观点

2016-09-28 11:25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中医对衰老的机制的研究源远流长。《养老奉亲书》记载:“年老之人,萎瘁为常。”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是脏腑机能萎瘁,外表体窍也表现出衰老退化征象,脏腑组织、四肢百骸功能衰退。

中医阻击衰老 五大传统观点

 中医对衰老的机制的研究源远流长。《养老奉亲书》记载:“年老之人,萎瘁为常。”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是脏腑机能萎瘁,外表体窍也表现出衰老退化征象,脏腑组织、四肢百骸功能衰退。

“生命中最确定的事情是,我们都会走向衰老;最不确定的则是,死亡将于何时降临。”这句古老的格言体现了人类悲壮的长寿梦想。这种追求本身,一方面显示了人类自身的气魄与胆识,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类的抗衰路上必然会布满荆棘。

一、中医对衰老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正常衰老是一个生理过程,但衰老的生理改变和病理变化并无明确的界限。随着衰老的进程,抗病能力减弱,为老年病的发生奠定了病理基础。同时老年病的产生和发展,加速衰老的进程。二者互为因果,易形成恶性循环。

自组织理论对衰老过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自组织理论认为,人体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人体所发生的衰老与疾病,是其“自己运动”发生了问题。机体的老化改变,缓解而直线式的表现为脏器功能的降低,导致自组织能力的缺陷或失调,这是衰老与疾病发生之源。抗衰防病必须由此入手,才是具有本质意义的途径。

中医对衰老的机制的研究源远流长。《养老奉亲书》记载:“年老之人,萎瘁为常。”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是脏腑机能萎瘁,外表体窍也表现出衰老退化征象,脏腑组织、四肢百骸功能衰退。

中医衰老学说包括肾虚致衰、脾胃虚弱致衰、气滞血淤致衰等几种学说。《素问》强调衰老与否、衰老的速度,决定于肾气的强弱。名医李皋则十分重视脾胃在衰老中的作用,指出“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凡有此病,虽不变易他疾,已损其天年”。

这些理论都体现了自组织理论。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出现不平衡状态时,人体具有自动恢复到正常的能力,即自组织能力。进入老年期后,这种自组织能力减弱,导致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破坏了人体的自组织能力,加速了衰老。

近年来,由淤致衰学说日益受到重视。《素问》记载,“使道闭塞不通……以此养生则殃”。“使道”即血脉,明确指出血脉不通有碍养生长寿。

由淤致衰学说体现了耗散结构理论。人体是一种耗散结构,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保持自身稳定的系统。现代研究表明,老年人存在着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呈现一种嗜血栓状态。淤血产生后,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气化功能受损;同时,代谢产物不能排泄,堆积体内,毒害机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衰老。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