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那么华中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华中北五味子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华中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华中北五味子的简介
【拼音名】 Wǔ Wèi Zǐ
【英文名】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性状】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
【鉴别】(1)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 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 10 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 列小方形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 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 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黄色油滴;再下为 3~5 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 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 50 μm,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醇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1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五味子醇甲0.3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20分钟,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
【炮制】 五味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醋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附录Ⅱ D)蒸至黑色。用时捣碎。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果肉柔软,有黏性。种子表面棕红色,有光泽。
【性味】酸、甘,温。
【归经】归肺,心、肾经。
华中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华中北五味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华中北五味子的禁忌注意
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
②《本草经疏》:"痧疹初发及一叨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③《本草正》:"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华中北五味子的选方
①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白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鸡峰普济方》五味细辛汤)
②治嗽:大罂粟壳(去瓤擘破,用白饧少许入水,将壳浴过令净,炒黄色)四两,五味子(新鲜者,去梗,须北方者为妙)二两。上为细末,白饧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捺破,煎六分,澄清,临睡温服,不拘时候。(《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
③治痰嗽并喘:五味子、白矾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以生猪肺炙熟,蘸末细嚼,白汤下。(《普济方》)
④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本草衍义》)
⑤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水煎服。(《千金方》生脉散)
⑥治虚劳羸瘦,短气,夜梦,骨肉烦痛,腰背痰痛,动辄微喘:五味子二两,续断二两,地黄一两,鹿茸一两(切片,酥炙),附子一两(炮,去皮脐)。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汤下。(《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
⑦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医学入门》:五味子膏)
⑧治肾泄:五味子二两(拣),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本事方》五味子散)
⑨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泻,用蕲艾汤吞下。(《经验良方》五味子丸)
⑩治烂弦风眼:五味子、蔓荆子,煎汤频洗之。(《谈野翁试验方》)
⑾治疮疡溃烂,皮肉欲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本草新编》)
扩展阅读:华中北五味子临床应用
①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据102例观察,有效率为85.3%,其中基本治愈(治愈、显效)率占76.4%。尤其对症状隐匿、肝气郁结及肝脾不和三型效果较好。五味子粉对传染性肝炎有较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且奏效较快,无明显副作用,适用类型较多。低酶型(300单位以下)病例的基本治愈率可达84.2%,平均服药10.1天即能见效;高酶型(500单位以上)及中酶型(300~500单位)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1.4%和72%,平均服药时间为23.6天及25.2天。但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如停药过早常引起反跳现象,因此疗程长短须因病而异,原则上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仍宜服药2~4周,以巩固疗效。少数病例服药后,谷丙转氨酶降至一定水平即稳定不动,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加大剂量,仍可能促使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用法:将五味子烘干、研末,过80~100目筛。成人每次1钱,日服3次,30天为一疗程。亦可制成蜜丸服。
②治疗急性肠道感染
取北五味子10斤,水煎2~4小时,去渣加红糖3斤,浓缩成5000毫升。一般每日服两次,重者3次,每次50毫升,小儿酌减。治疗急性菌痢33例(其中8例静滴1~3次氯霉素,3例用1~2次四环素,1例加用激素,20例配合补液),结果29例痊愈,3例明显有效,1例死亡;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14例补液,5例加用氯霉素),结果除1例死亡外,均治愈:急性肠炎10例(4例补液),均治愈。服药后91.1%的病例在1~4天退热;82.7%的患者在1~4天内大便阴转。五味子对急性肠道感染具有退烧敛汗、生津止泻作用,故能奏效。
③治疗神经衰弱
能使患者失眠、头痛、头晕、眼花,及心跳、遗精等症状消失或改善,从而恢复健康。据73例观察结果:痊愈43例(68.9%),好转13例(17.81%),治疗中断16例(21.20%),无效1例(1.34%)。制剂、剂量:取五味子40克,浸入50%的酒精20毫升中,每日振荡一次,10天后过滤;残渣再加同量酒精浸泡10天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再加等量蒸馏水即可服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2.5毫升,一个疗程总量不超过100毫升。亦可将五味子浸泡于烧酒中1个月,制成40%酊剂服用,每次2.5毫升加水7.5毫升,每日2次,连服2周或1个月。
④治疗潜在型克山病
40%五味子酊,日服三次,每次30滴或2毫升。10天为一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服药后多次开水。8例(其中确诊者4例,怀疑为克山病潜在型者4例)患者经一疗程观察,心跳、气短、头晕等自觉症状均改善或消失;心律不齐均有改善,心尖区杂音半数好转,血压偏低者亦有恢复,而心界与脉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部分病例的心电图变化亦恢复正常。治疗间隔一个月后,病人均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未见病情恶化。
此外,曾有报道用五味子酊治疗1例绿脓杆菌性膀胱炎获得效果,细菌学及临床症状经12天后达到痊愈标准。
【备注】五味子商品中尚有一种"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主要为植物华中五味子(参见"血藤"条)的果实。其果粒较小,红色,皮发抱,肉较薄,品质较差。产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