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蟋蟀草的功效与作用_蟋蟀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2016-09-04 22:22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蟋蟀草,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治清热,利湿。那么蟋蟀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蟋蟀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蟋蟀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中药蟋蟀草的功效与作用_蟋蟀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蟋蟀草,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治清热,利湿。那么蟋蟀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蟋蟀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蟋蟀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中药蟋蟀草的功效与作用_蟋蟀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蟋蟀草的简介

【中文名】蟋蟀草

【属中文名】穇属

【属拉丁名】Eleusine

【英文名】goosegrass

【别名】千金草(《纲目拾遗》);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福建民间草药》);穆子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牛顿草、鸭脚草(《闽南民间草药》);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闽东本草》);扁草、水枯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油葫芦草,蟋蟀草、千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稷子草(《福建中草药》)

【国内分布】:产中国南北各省区;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

【国外分布】: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命名来源】:(植物华名录)[Sem. P1. 1: 8. 1788]

【中国植物志】:10⑴:064

【最低海拔】:800

【最高海拔】:1000

【生境】:生于村边、旷野、田边、[1]路边,广布全国各地。是棉花、豆类、薯类、蔬菜、果园等重要杂草。

药用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带根全草。

采集:八、九月采收,洗净,晒干,切断。

性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闽东本草》:"味甘淡,性凉。"

归经:

①《百草镜》:"入肝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

蟋蟀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蟋蟀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克(鲜者50~150克);或捣汁。

蟋蟀草的禁忌注意

脾胃虚弱及阴虚患者慎服。

扩展阅读:蟋蟀草的临床应用

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用鲜草每日1两,1次煎服,连服3天;间隔10天,再服3天;或每天2~4两,1次煎服,连服3~5天,在184130人次预防服药中,发病仅2例,发病率为0.91/100000,与以往6年的发病率相比,是最低的1年。治疗每日用干草1~3两,洗净加水浓煎成50~100毫升,3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以此为主药,治疗27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获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日数短者1天,长者12天,重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2天。少数服药后有轻微短暂的腰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对于血液及肾脏未见不良影响。(临床所用的牛筋草,有时与同科植物的鼠尾粟混用。)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