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薯莨吗?薯莨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薯莨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薯莨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薯莨的简介
【药名】薯莨
【别名】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
【英文名】Shouliang Yam Rhizome
【拉丁药名】Rhizoma Dioscoreae Cirrhosae
药材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
【考证】
⑴《唐本草》:赭魁,大者如斗,小者如升,叶似如蘅,蔓生草木上。陶所说者,及土卵尔,不堪药用,梁、汉人名为黄独,蒸食之,非赭魁也。
⑵《梦溪笔谈》:《本草》所论赭魁,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
【采集储藏】5-8月采挖,洗净,捣碎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材鉴定】
⑴性状鉴别,块茎叶长圆形、卵圆形、球形或结节块状,长10-15cm,直径5-10cm。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状突起和凹纹,有时具须根或点状须根痕。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状突起和凹纹,有时具须根或点状须根痕。纵切或斜切成块片,多数呈长卵形,长3-12cm,厚0.2-0.7cm。外皮皮皱缩,切面暗红色或红黄色。质硬而实,断面颗料状,有明显的或隐约可见红黄相间的花纹。气微,味涩、苦。
⑵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细胞壁微木化,皮层中有分泌细胞散在,长径54-102μm,内皮层细胞1列,切向扁小。维管束外韧型,稀疏散在。薄壁细胞中含鞣质、淀粉粒。淀粉粒卵圆形,长径14-20μm。[3]
药性论述
【性味】味苦;性凉;小毒。
【主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薯莨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薯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扩展阅读:薯莨的各家论述
⑴《别录》:主心腹积聚,除三虫。
⑵《药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⑶《贵州民间方药集》:止痢疾。治产后腹痛,臌胀。又治哮喘。
⑶《湖南药物志》:活血,补血,止痛,散气。治筋骨痛,关节炎腰痛,内伤吐血。[3]
⑷《全国中草药汇编》:止血活血补血,收敛固涩。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外用治烧伤。
⑸《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微苦、涩,微寒。止血,活血,养血,收敛固涩。用于崩漏,产后出血,咯血,尿血,上消化道出血,贫血。
⑹《中国植物志》:入药能活血、补血、收敛固涩,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月经不调、妇女血崩、咳嗽咳血、半身麻木及风湿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