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蛏肉的功效与作用_蛏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2016-09-04 22:33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蛏肉,贝壳2片,薄而脆,长方形。壳长约4~8厘米,高度约为长度的1/3,宽度约为长度的1/5~1/4。那么蛏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蛏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蛏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中药蛏肉的功效与作用_蛏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蛏肉,贝壳2片,薄而脆,长方形。壳长约4~8厘米,高度约为长度的1/3,宽度约为长度的1/5~1/4。那么蛏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蛏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蛏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中药蛏肉的功效与作用_蛏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蛏肉的简介

本动物的壳(蛏壳)亦供药用:

采集

全年可以捕捉;捕得后,剥去外壳,洗净,鲜用或晒制为蛏干。

化学成分

每100克含水分88克,蛋白质7.2克,脂肪1.1克,碳水化物2.4克,灰分1.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又每公斤蛏干含碘1900微克。

性味

甘咸,寒。

①《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咸,寒。"

归经

①《本草求真》:"入肾、肝。"

②《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蛏肉的功效与作用

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

①《嘉祐本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②《本草从新》:"补阴,主热痢。"

③《医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烦去热。""干食,补心滋阴。"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退胸中邪热。主治湿热水肿,中暑血痢。"

蛏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蛏肉的禁忌注意

①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

②《医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泻。"

蛏肉的选方

①治湿热水肿:蛏干二两,炖蒜头梗服。(《泉州本草》)

②治中暑血痢:蛏和刺瓜煮食。(《泉州本草》)

扩展阅读:蛏肉的名家论述

《本草求真》:"蛏,性体属阴,故能解烦涤热,然惟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书言可治冷痢,似属巧说,未可深信。"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