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原动物肉食性,栖息于海底。那么海螵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海螵蛸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海螵蛸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海螵蛸的简介
【异名】乌鲗骨(《素问》),乌贼鱼骨(《本经》),墨鱼盖(《中药志》)。
【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
【动物形态】①无针乌鲗,又名:花拉子、麻乌鲗。 头部短,长约29毫米,两侧各有1发达的眼;眼后有椭圆形的嗅觉陷窝。前部中央有口,前方有腕4对和触腕1对,腕呈放射状排列于口的周围,长度相近,内方有吸盘4行,其角质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触腕长度一般超过胴长;触腕穗狭小,长约40毫米,其上有吸盘约20行。头部的腹面有1漏斗器。胸部卵圆形,长达157毫米(背面),宽约65毫米;两侧有肉鳍;胴后腹面有1腺孔。生活时胴背有明显的白花斑。外套腔背面中央有1石灰质的长椭圆形内壳,后端无骨针。肛门附近有墨囊。 栖于海底;遇敌时由墨囊放出墨液,以掩护自己。肉食性。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②金乌鲗 头部长约30毫米。腕的长短相近,各腕吸盘大小相近,其角质环外缘具不规则钝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触腕稍超过胴长,触腕穗呈半月形,上有吸盘约10行。胴部呈卵圆形,长可达20厘米,约为宽度的1.5倍。生活时体黄褐色,胴背有紫棕色细斑和白斑相间,雄性胴背有波状条纹。内壳后端具粗壮骨针。近漏斗管附近有贮黑水的墨囊。 分布黄海、渤海及东海一带。 以上动物的缠卵腺(乌鱼蛋)、内(乌贼鱼肉)、墨囊中墨液(乌贼鱼腹中墨)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海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癥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
海螵蛸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海螵蛸的禁忌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恶白敛、白及。"
②《蜀本草》:"恶附子。"
③《本草经巯》:"血病乡热者勿用。"
海螵蛸的选方
①治胃痛,吐酸:㈠海螵蛸五钱,贝母、甘草各二钱,瓦楞子三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㈡海螵蛸一两(研末),阿胶三钱。共炒,再研末。每次服一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钱,白芨六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一钱五分,日服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吐血及鼻衄不止:乌贼骨,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鼻血不止:乌贼鱼骨、槐花等分。举生半炒,为末吹鼻。(《世医得效方》)
⑤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妳,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痛痒不息:绿矾二两(烧令赤),乌贼鱼骨一两(炙令微黄),釜底墨一两。捣罗为末,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汤下三十丸。(《圣惠方》)
⑥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钱。生地黄汁调服。(《经验方》)
⑦治妇人漏下不止:乌贼骨、当归各二两,鹿茸、阿胶各三两,蒲黄一两。上五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千金方》)
⑧治妇人久办白带下:乌贼骨一两(烧灰),白矾三两(烧汁尽),釜底墨二两。捣罗为末,用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⑨治跌破出血:乌贼鱼骨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各种外伤出血:骨粉、海螵蛸、蒲黄炭各等分。研细末,过150目筛,混合即得。撒于创面,稍加压即可凝固止血。(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扩展阅读:海螵蛸采收和储藏
于4-8月间,将漂浮在海边或积于海滩上的乌贼骨捞起,剔除杂质,以淡水漂洗后晒干;或在5月左右待成群乌贼游到海岛附近产卵时,大量捞捕,除去软体部分,将乌贼骨收集后,洗净,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