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草血竭的功效与作用_草血竭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2016-09-04 22:37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草血竭吗?草血竭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草血竭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草血竭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中药草血竭的功效与作用_草血竭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草血竭吗?草血竭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草血竭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草血竭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中药草血竭的功效与作用_草血竭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草血竭的简介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Cǎo Xuè Jié

【别名】草血结、回头草、土血竭、拱腰老、迂头鸡、一口血、蛇疙瘩、拳参、鸢头鸡、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蜂王七、地马蜂、老土蜂、血三七、山高粱、弓腰老、地蜈蚣、黑地蜂、金黄鸡、小腰弓、观音倒座、凤凰鸡、救兵粮、睡头蜂、草子、紫参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茎肥厚,横生,常弯曲,外面棕黑色,内面粉红色,具多数坚韧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淡绿色,有棱,无毛。基生叶有长柄,长3-7cm,有棱;叶片狭长披针形,长7-12cm,宽1.5-2.5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渐狭,呈楔形,稍不对称,且不下延成翅状,边缘有不明显细齿,且常反卷,中脉有时呈红色,网脉明显,尤以边脉显着,两面无毛;茎生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的无柄,叶片较基生叶小;托叶鞘膜质,长达5cm,棕色,疏被短柔毛,有纵脉多条,先端常2裂状。总状花序穗状,单生于茎顶,近直立,长3-4cm,直径5-9mm,小花粉红色,花梗长约2mm,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被5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雄蕊5,较花被稍长;子房长卵形,花柱极小,2裂。瘦果扁卵形,红褐色或棕黑色,光亮,包藏于宿存花被内。花期5-10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原石间,以阴坡为多。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草血竭根茎含混合性鞣质[1]。

【炮制】除去杂质及残存须根,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苦;辛;性寒

草血竭的功效与作用

散瘀止血;下气消积;消毒;利湿。主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吐血;咯血;衄血;经闭;崩漏;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停滞;痢疾;肠炎;水肿;疮毒;蛇咬伤;烫火伤

草血竭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扩展阅读:草血竭的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宿食,消痞块年久坚积板硬,胃气疼,面寒疼,妇人症瘕。消浮肿,破瘀血,止咳嗽。

2.《四川中药志》:散血,止血。治丹停,黄肿,无名肿毒及妇女火疳病,并涂蛇咬伤。

3.《云南中草药选》:止血止痛,收敛止泻。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摘录】《中华本草》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