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杨梅吗?杨梅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杨梅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杨梅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杨梅的简介
【异名】朹子(《北户录》),圣生梅、白蒂梅(《品汇精要》),朱红、树梅(《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果实。
【植物形态】杨梅 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树冠球形。单叶互生;长椭圆或倒披针形,革质,长8-13匣米,上部狭窄,先端稍钝,基部狭楔形,全缘,或先端有少数饨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稍谈,平滑无毛,有金黄色腺体。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常数条丛生于叶腋,圆柱形,长约3厘米,黄红色;雄花具1苞,卵形,先端尖锐,小苞2~4片,卵形,雄蕊5~6枚;雌花序为卵状长椭圆形,长约1.5厘米,常单生于叶腋;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子房卵形,花柱极短。核果球形,径约1.8厘米,外果皮暗红色,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内果皮坚硬,径约9毫米,内含无胚乳的种子1枚。花期4月。果期初夏。 分布我国东南各省。 本植物的根(杨梅根)、树皮(杨梅树皮)、种仁(杨梅核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甘酸,温。 ①《食疗本草》:"温。" ②《日华子本草》:"热,微毒。" ③《开宝本草》:"酸,温,无毒。" ④《日用本草》:"昧酸甘,温,无毒。"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
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涤肠胃,解酒。 果实治心胃气痛,痢疾,吐泻;树皮能止血治痢,外用治刀伤出血,跌打伤,筋骨痛。
杨梅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啖、浸酒、腌食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末搐鼻或调敷。
杨梅的禁忌注意
①孟诜:"切不可多食,甚能损齿及筋。"
②《日华子本草》:"忌生葱。"
③《开宝本草》:"多食令人发热。"
④《本经逢原》:"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
⑤《本草从新》:"多食发疮致痰。"
杨梅的选方
①治痢:杨梅烧服之。(《普济方》杨梅方)
②治痢疾及预防中暑:杨梅浸烧酒服。或用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③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泉州本草》)
④治头痛不止:杨梅为末,以少许搐鼻取嚏。(《纲目》)
⑤治一切损伤,止血生肌,无瘢痕:杨梅和盐核杵之如泥,成挺子,竹筒中收,遇破即填,小可即敷之。(《经验后方》)
⑥治汤火伤:杨梅蛲灰为末,调茶油敷。(《泉州本草》)
⑦治鼻息肉或一般肉芽:杨梅(连核)合冷饭粒捣极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⑧杨梅用陈酒浸(酒越陈越好),每日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痢疾。
⑨杨梅用高粱酒浸,每次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腹泻,痧气腹痛。
⑩杨梅树皮6克,水煎服,治腹泻及牙床溃疡。
扩展阅读:杨梅生态效益
杨梅树喜阴气候,喜微酸性的山地士壤,其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利用天然氮素,耐旱耐瘠,省工省肥,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退耕还林,保持生态的理想树种。如福建省南安市用杨梅代替马尾松大面织绿化荒山,杨梅从种植后第6年开始,使本来水土流失1900~2000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约50~60吨/平方公里·年,其土壤含水量增加4.1%,明显提高了土壤肥力,调节了微环境气候,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减少了洪涝灾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此外,浙江舟山、象山的马尾松线虫危害后,成片死亡,改用杨梅绿化荒山,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