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黄荆子吗?黄荆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荆子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黄荆子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黄荆子的简介:
1、黄荆(《救生苦海》),又名:五指柑(《生草药性备要》),山荆(《玉环志》),山黄荆、黄荆条(《纲目拾遗》),七叶黄荆、蚊子柴、五指风、蚊烟柴、土柴胡、土常山、马藤、酱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枝叶有香气。新枝方形,灰白色,密被细绒毛。叶对生;掌状复叶,县长柄,通常5出,有时3出;小叶片椭圆状卵形,长4~9厘米,宽1.5~3.5厘米,中间的小叶片最大,两侧次第减小,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或每侧具2~5浅锯齿,上面淡绿色,有稀疏短毛和细油点。下面白色,密被白色绒毛。
2、性味
辛苦,温。①《草木便方》:"苦,温。"②《南宁市药物志》:"辛,温。" ③《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无毒。"
黄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1、祛风,除痰,行气,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
2、《玉环志》:"消食下气。"
3、《草木便方》:"养肝剧窍,坚齿,聪耳明目。止带浊。疗风痹,颓疝。"
4、《广州植物志》:"祛风、涤痰、镇咳。""用代茶叶,有解暑之功。"
5、《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
6、《四川中药志》:"养肝除风,行气止痛。治伤寒呃逆,咳喘,食滞,小肠疝气及痔漏生管。"
黄荆子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大剂0.5~1两);或研末。
黄荆子的选方:
1、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黄荆子,炒,水煎服。(《古今医鉴》黄荆散)
2、治哮喘:黄荆子二至五钱。研粉加白糖适量,一日二次,水冲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3、治肝胃痛:黄荆子研末,和粉作团食。(《纲目拾遗》)
4、治胃溃疡,慢性胃炎:黄荆干果一两。煎服或研末吞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5、治膈食吞酸或便秘:黄荆果实五钱。水煎或开水泡服,早晚各服一次。(《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6、治痔漏之管:黄荆条所结之子(炙炒为末),五钱一服,黑糖拌,空心陈酒送服。(《纲目拾遗》)
7、治痘疹空壳无浆:黄荆子(炒黑为末)一钱,酒浆调服:虚者,人参汤加酒浆二、三匙。(《痘疹仁端录》黄荆散)
扩展阅读: 药理作用
用小白鼠离体肺灌流黄荆子、黄荆根煎剂均能扩张支气管,前者较后者为优,不同提取部分中以含黄酮及强心甙部分效力较好。黄荆根、黄荆子水煎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前者较后者强,煎煮时间长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