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季体内湿气越重越容易犯困

2016-09-04 23:01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为什么春季体内湿气越重越容易犯困 春季连绵细雨,雾气重重。这种天气对于上班族来说很难熬,尤其是早上9-10点,特别容易犯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春困”,如何消除昏昏欲睡,“大脑不开窍”的窘状呢?中医认为,食疗加运动、健脾加祛湿,是解决春困的绝佳方法。

为什么春季体内湿气越重越容易犯困

 为什么春季体内湿气越重越容易犯困

春季连绵细雨,雾气重重。这种天气对于上班族来说很难熬,尤其是早上9-10点,特别容易犯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春困”,如何消除昏昏欲睡,“大脑不开窍”的窘状呢?中医认为,食疗加运动、健脾加祛湿,是解决春困的绝佳方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为什么春季体内湿气越重越容易犯困

配图

温暖潮湿,最易“犯困”

“春困夏乏秋打盹”,一整年都有让人昏昏欲睡的时段。不过春困自然就带有春季的特点。

为 什么春季就容易让人昏昏欲睡,不易清醒呢?这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冬季迈入春季的这个时段,人体的阳气“内 向收藏”转为“外向生发”。如果是气血两旺的人,自然就能适应这一转变,便没有明显春困的感觉。但如果本身血、气不足,跟不上阳气升发的步伐,大脑就会相 对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就容易出现春困的症状。

另一方面,南方地区潮湿多雨,遇到春天便是梅雨季节,外界气候的潮湿,困阻脾胃,脾胃的阳气不能正常升到大脑,引起大脑相对缺氧,使人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出现春困现象。

中医认为,湿气重,困住了脾升清降浊功能,使“清气”不能上升,头部及四肢没有足够的清轻物质来濡养,所以出现头脑昏沉不清醒,全身困重、疲倦乏力等,“浊气”不能下降,引起腹部胀闷、食欲不振、大便溏泻。

脾虚的人,常常犯困

还 有一种人,一到春天就容易“犯困”,就是体质属于脾胃虚弱的人。中医认为,脾在五行属土,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中医叫做“水能制水”,如果平素脾胃虚 弱,制水的功能不足,如果再遇到外湿侵袭,外湿和内湿就会双剑合璧,更加影响脾胃的“制水”能力,湿气就会停留在体内,缠绵难退。湿气的特点就是黏滞、阻 滞气机,伤人阳气。

所以,脾虚体质的人,一到春天,常出现困倦、乏力、头重、头晕,甚至出现恶心想吐,食欲减退,舌苔较厚腻,舌体胖大,颜色淡,有时还可以看到舌头上有牙印,中医叫做“齿痕”舌,这都是湿气重的典型表现。

食疗祛湿,保护大脑供氧

健脾祛湿的方法很多,比较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饮食疗法。王清海说,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就可以达到健脾祛湿、消除春困,保护大脑缺氧的目的。

●健脾

健运脾胃,通过补气提高脾胃运化功能。体质属于脾虚之人,饮食当侧重健脾补气,食物可以精选羊肉、瘦肉、猪骨等,加上黄芪、党参、茯苓等具有补气作用的中药材,做成药膳,经常食用可以健运脾胃,消除水湿。

●祛湿

祛除体内的湿气,食疗最常用的有三种:

第 一,是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材,比如藿香、豆蔻、紫苏、苍术等,这些中药材可以帮助化解体内的湿气,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比如藿香叶、紫苏叶都可以当菜吃, 也可以当做菜时的调味品。紫苏可以去鱼蟹毒,做炒田螺、炒螃蟹时,可以放上一把紫苏,既祛湿,又可以防治中鱼蟹毒,一举两得。

第 二,是具有利水功能的食物,比如玉米、冬瓜、茼蒿等,有一种鲜嫩的茼蒿品种曾经是宫廷菜肴中的珍品,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性辛,味甘,能祛湿开胃,养 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祛湿的中药材有木棉花、鸡蛋花、车前草、玉米须等,这类中药材是通过增加尿量,达 到排除体内过多湿气的目的。像木棉花晒干后煮水代茶饮,这是很好的祛湿茶。

第三,兼具健脾祛湿双重作用的中药材,如薏苡仁、芡实、扁豆、赤小豆等,做成粥或者汤都可以,健脾祛湿功效显著,可以让人不知不觉中消除春困,预防大脑缺氧,恢复体力和精神。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