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指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的一种病证,属于传统医学的“癃闭”范畴。传统医学认为,小便量少,点滴而下,病势较缓者称之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之为“闭”。癃为闭之缓,闭为癃之甚,其性则一,故统称为“癃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具有发病迅速,病势较急,膀胱区有锐利疼痛和高度尿意,但不能排尿的特点。发病原因有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两类。前者通常因尿道及膀胱有器质性病变导致;后者由排尿功能障碍所引起。一般分为膀胱湿热、膀胱麻痹2型。
一、膀胱湿热
(一)症状
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通。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膀胱俞、中极、曲骨、阴陵泉、行间。
(2)定位膀胱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俯卧位,先摸髂后上嵴内缘下,其与背脊正中线之间为第2骶后孔,平该孔的椎体为第2骶椎,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曲骨: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为取穴部位]。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l、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行间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发红或微微出血为度,余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膀胱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2)定位膀胱俞:见前。
中极:见前。
阴陵泉:见前。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上述各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发红或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二、膀胱麻痹
(一)症状
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伴有小腹胀满疼痛。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关元、中极、腰阳关、次?。
(2)定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中极:见前。
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为取穴部位)。
次?: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俯卧,骨盆后面,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l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棘突之间即第2骶后孔,此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膈俞、膀胱俞、气海、中极。
(2)定位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膀胱俞:见前。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中极:见前。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对由排尿功能障碍引起的尿潴留治疗效果较好,在治疗同时要积极查治引发尿潴留的其他疾病。
上一篇:面瘫的拔罐疗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4型对应拔罐疗法: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