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年纪大了就会怀疑自己这有病,那有病的。也许这些人是真的有病,但是这里面也有一部分人是患了疑病症。那么什么是疑病症呢?
老人“没病找病”也是病
疑病症是一种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由于预期担心或相信自己患严重躯体疾病而痛苦、焦虑并到处寻求帮助,如屡次盲目就医等。由于老年人的年龄特点,疑病症患者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为了摆脱疑病困扰,除了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外,疑病症患者应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建立良好的应对策略。
1、培养正确的疾病与生命观,把精力、精神集中到与“病”无关的事上,渐渐打断固有思考习惯的干扰,使心理得到调整。
2、要相信医生的各种检查、解释、劝告和结论,相信现代医学有很好的医疗设备可用于躯体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3、要学会思考,问一问为什么在健康与疾病问题上自己总与别人的观点不一致,并搞得自己焦头烂额。过分焦虑、严重的疑病倾向,就是一种心理病。
4、有疑病倾向或疑病症患者,最好少看点有关医学方面的书以减少“对号入座”。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于医生。
5、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调节。自我暗示语可以是:“我的身体其实是很好的,这已被所有检查过的和化验过的结果所证实,医生也都说我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现在我应该坚信这点了。过去我感觉到这儿痛那儿痛、这儿不舒适那儿不舒适,都是我太敏感的缘故。我今后不去想它了,不舒适的感觉就会消失了”等。
只要走得动,就该去旅行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称,春夏养阳气是中医的一个基本原则,阳气就是老百姓讲的“火力”,老年人过了一个冬天后,各项机能都比较低下,中医讲“动则养阳”,所以春天踏青、旅游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新的一年身体健康的“助跑器”。
只要还能走得动,老人就该多出门旅行。首先,旅游能让老人身心放松。心态的放松会给血压、血糖等指标带来微妙的改变,对慢性病症有一定的缓解。其次,接触新事物。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是接受新事物的一个好方法。游览名胜古迹,或者寻找一个隐蔽的餐馆,这种新事物能刺激和锻炼大脑,从而延缓衰老。最后,结交新友,排遣孤独与寂寞。旅游为老年人提供了结交新朋友的机会,一大群老人其乐融融。
老人出游尽量避免自由行,选择组团游,结交朋友的同时减少不安全隐患;有些老人不舍得花钱出门旅行,这时候儿女们可以体贴地先替老人们报好旅行团;老人的出游地点可以选择平原、海边,或者有民族风情的区域,一些险山险峰尽量不要尝试。
老年人常上网能延年益寿
老人的长寿法则,不仅仅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和早睡早起。美国一家护理服务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上网、写博客、玩电子游戏等时髦行为,一样能成为长寿秘诀。该公司总裁对此总结说:“赶潮流有益身心健康。无论老人们是否利用这些科技,至少他们知道如今流行些什么。”
在中国也曾有媒体对中国老年网民进行了一项深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每6个网民中就有1个是中老年网民,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的占70%,近八成中老年网民上网是为了浏览资讯,其余的则是与亲人沟通、玩游戏、理财炒股、收看影视剧、交友、购物等。
以前不少老年人都有“恐脑症”,觉得高科技产品太难学。其实,越是年龄大,越应该接受一些新事物。首先,老人每天上网浏览新闻,或是关注自己曾经从事领域的最新进展,可以防止自己的知识落伍,有助于增强自信。其次,聊天工具和社交网络有助于让老人和子女、朋友保持联系。再次,老人可以利用电脑写博客,或把家人的照片做成ppt(文稿图形演示)等,这样可以把美好的回忆永久保存下来。最后,在搜索、打字、写博客等过程中,脑细胞活性被充分调动,延缓脑力衰退,能有效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
老人玩电脑,难在入门阶段。这时,老人要抱着学习的心态不耻下问,多询问子女。而子女们也应该多点耐心,别因为他们学得慢就表现出不耐烦,要鼓励爸妈从简单的软件或功能学起,并帮助他们优化一些设置,使得他们可以更轻松、舒适地使用。
与晚辈沟通有“四戒”
一、戒家长制作风。老一辈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家长制的影响。一家之长,经济大权在握,晚辈只能惟命是从。然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作为长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为彼此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二、戒自以为是思想。在老辈人有的经历战争考验,有的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的遭受了坎坷。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教育后代的好教材。但是有些老同志以老眼光看待新一代,以教师身份进行说教,自以为是,唠唠叨叨,久而久之,晚辈就会把他们的话当作耳边风。所以,老年人要摒弃自以为是的思想,和晚辈共同探讨问题,共享快乐人生。
三、戒急躁情绪。有些老人缺乏涵养与耐心,好犯急性病,常常因对方一两句话不顺耳,便激动不安起来,说话语无伦次,甚至出口伤人。懂事的后辈知道是老人在说气话,不予计较;而有些后辈会因此心生嫌隙,产生了成见,给沟通蒙上了阴影。
四、戒消极态度。有些老人和子女在沟通过程中碰上几次钉子,态度便消极起来,不再主动和他们沟通。作为长辈一定要振作起来,采取积极态度,多和他们联系,安排相聚“节目”,开启沟通渠道,消除沟通障碍,让沟通顺畅起来。
善待『古怪』的老人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老人:在到达一定年龄段或生活中发生了某种变故之后,他们的脾气和行事的方法变得“古怪”起来,有的开始脾气暴躁、性情孤僻、固执;有的则爱在晚辈面前终日念念叨叨,指责晚辈的这不行那不是,爱替小辈们瞎操心。部分做晚辈的不明白老人为何突然会这般“讨厌”,忍无可忍时,便喜欢跟老人顶撞怄气,甚至在人前驳老人的面子,结果使老人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或伤心不已,或怒不可遏。凡此种种都不利于老人身心的健康。
老人开始变得“古怪”,这并不是他们要存心招人讨厌,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人至暮年,机体各部分都开始明显地呈现出老化的迹象,有些老人还不得不终日忍受着病痛,这使他们的脾气无可避免地要变得暴躁一些,有些老人看到和自己相处了几十年的同志、友人中不断有人辞世,也不禁会想起自己在人世间的日子已十分有限,这时再看到儿女在生活上尚不能自立,或比较幼稚的一面,当然也就会替他们感到着急和担忧。部分老人开始变得孤僻和消沉,则想到了人生的苦短和做人的“没意思”。做儿孙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对老人多一分关心和体谅,反而对其有所嫌弃,就会给老人悲凉的心境多浇上一盆冷水,让他加倍地感觉到生活的残酷。所以说对“古怪”的老人加以体谅和善待,这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古怪”的老人,晚辈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抚慰。要陪老人多拉家常,多散心,并要注意多尊敬老人,千万不可随意批评和顶撞。为了养育儿女,父母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当他们人至暮年时,别说所表现出来的“古怪”是情有可原的,就是确有无理取闹、耍小孩子脾气之处,做晚辈的也应多加忍让,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
七招预防中老年人“跟痛症”
不少中老年朋友有脚后跟痛的经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按摩后会逐渐缓解,即便反复发作,也可能会被忽视,被认为是人体逐渐衰老的一种副产品。其实并非如此,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多种足跟部疼痛综合征,主要指足跟底面疼痛。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或退行性病变后出现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 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那么,中老年朋友又该如何预防跟痛症的发生呢?
1.每日用温水洗脚,保持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
2.防寒保暖。冬季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琏免寒冷剌激。
3.鞋的大小要合适,质地柔软、宽松,能让所有脚趾平放和略为活动。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外硬里软,尤其鞋跟里面要有弹性,鞋内最好垫有薄的鞋垫,这样能将自身的体重平均分配,鞋底过薄过软还容易损伤足部。
4。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5.选择适合自已的运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骨的韧性增加,骨质增长。行动不方便者,每天可做足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的肌力,减缓韧带蜕变松弛的进展。
6.高钙饮食,如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海藻、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动物骨头汤,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牛奶、豆浆。100 克豆腐渣中含钙100 毫克,几乎与牛奶的含钙量相等,是最价廉、最易得的补钙佳品。
7. 体重不要超重,以减轻足部的压力。
女性大肚腩有什么隐患: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