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综合征:年龄在长心却不长

2016-09-04 23:21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彼得·潘综合征是心理学范畴,用来叙述人的心理与年龄不匹配进而带来影响的一种现象。目前国际上并未将这种综合征纳入精神障碍诊断系统名录,但它反映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于家庭、婚姻、社交、人际关系等各种辅导咨询个案中。其实,人际关系严重受阻并影响生活工作,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就有可能涉及精神医学诊断中的适应障碍。而18岁以上成人“彼得·潘”,更多见于依赖性人格问题。

彼得潘综合征:年龄在长心却不长

彼得·潘综合征是心理学范畴,用来叙述人的心理与年龄不匹配进而带来影响的一种现象。目前国际上并未将这种综合征纳入精神障碍诊断系统名录,但它反映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于家庭、婚姻、社交、人际关系等各种辅导咨询个案中。其实,人际关系严重受阻并影响生活工作,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就有可能涉及精神医学诊断中的适应障碍。而18岁以上成人“彼得·潘”,更多见于依赖性人格问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彼得潘综合征:年龄在长心却不长

女人邦保健知识配图

谁造就了“彼得·潘” 造成彼得·潘综合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人群心理活动而言,弱小的孩童活泼可爱,需要成人的关注,人们也更愿意关爱孩子,正因为如此,有些孩童心理难以成长或尽管年龄增长了也表现出孩子气、“装嫩”,以期望总是得到关注、照顾。

现实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与竞争,也加重一些年轻人对孩童生活的向往,依赖他人,不愿成长,以减轻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穿娃娃装、用奶瓶喝水、“卖萌”甚至“啃老族”,都或多或少暗示着某种拒绝、不愿长大的信息。

心理活动固结或朝向孩童期逆向、反向发展,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家庭养成或者说“爱过度”和“爱缺失”,是造成孩子成为“彼得·潘”的主要原因。“爱过度”即过分溺爱,使得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并认为理所应当。

一旦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就很难适应,情绪波动明显,考虑问题也极其简单,甚至以幼稚方式寻求父母帮助,这些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独生子女工作后还伸手向父母要钱要东西、撒娇撒气。有的人结婚甚至生了孩子,心理上也没有断奶,难以承担家庭责任。“爱缺失”同样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缺乏父爱、母爱、受过虐待的孩童,长大成人后就会冷漠、敌意、不近人情,有的则表现为回避、依赖、胆怯、没有安全感、过分依赖别人的保护等。孩童时期的心理固结导致他们难以自我成长,心理、行为方式不成熟等。

西班牙心理学家罗兰特在他的专著《彼得·潘情结:拒绝离家的孩子》里认为,失败的教育模式是导致彼得·潘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阿根廷心理健康协会主席、精神病学专家佩伊鲁教授也把“彼得·潘症候群”的形成归咎于家庭教育。他认为,在孩子青春期采取过于冷漠或呵护过度的教育方法,都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晚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治疗师、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凯利在《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一书中说,彼得·潘综合征者始于童年期,在11-12岁开始表现出来,在23岁左右则非常明显。他们与母亲之间的问题是:想摆脱母亲的影响,但每尝试一次都会觉得内疚。年轻一点的会用博得母亲同情的方式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金钱。他们也会愤怒地与母亲争吵,然后又道歉。与父亲之间的问题是:渴望亲近父亲,但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得到父亲的爱和认可。他们与单位领导、同事关系紧张,大部分都源于与父亲之间的问题。

“彼得·潘”们如何走出困境 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好的方法还是“彼得·潘”们尽早正视自己,走出依赖、等待和幻想的心理陷阱。

不喜欢目前和过去的一些依赖行为模式,想改善状况的可以自问:有无改变这些行为的计划或具体方法?有无为自己制定幸福生活的一份清单?如何将这种积极的思维变成现实中的行为?如果有这种能力,就有可能调动身上沉睡已久的积极力量和能力,从心理问题中解放出来。 家人朋友要引导那些依赖、缺乏责任、没有改变动机的人认识到:没人有义务承担你所应担负的责任;你要是不去银行交费,没人会帮你交;你早上睡过点儿了,没人会把你叫醒……学会独立与坚强,就会承担责任与义务。

对于孩子尚小的家庭来说,要在安全前提下尽量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让他们接触现实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孩子依赖性强,心理幼稚,家庭成员要耐心引导。有报告表明,有些年轻人并不缺乏独立生活的愿望,只不过他们不太愿意为自己成年的所作所为承担代价。

“彼得·潘”们心理有时很纠结,表现出焦虑抑郁、不满抱怨等。比如在职场或家庭人际互动上受挫,在失落中沉溺于酒精和药物滥用等。问题严重、内心困扰很大的“彼得·潘”们,还可能有罹患精神疾病甚至伤害的巨大风险。

建议他们接纳心理咨询,以疏通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有的甚至要接纳心理治疗,减轻或改善依赖、情感不稳定性等人格倾向特征。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症状者,有时还需药物调整。

“彼得·潘”主要表现 “彼得·潘”们总希望生活在孩童时代,不愿长大,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导致他们出现很多困扰,“彼得·潘”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有:

1、不负责任:表现任性、散漫,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出了差错怪罪别人。

2、缺乏自信:恐惧失败,不敢勇于承担,面对挑战会找借口逃避。

3、依赖性强:害怕孤单、寂寞,希望随时有人可以帮忙、关照。

4、难于坚持:挫折忍受度低,行事稍有不顺或遭批评便易情绪化或放弃。

5、关系障碍:人际交往,尤其与同学、同事、周围人交往出现问题。

6、其他表现:穿着打扮如青少年,与本身年纪有所出入。迷恋卡通、漫画、电玩、玩偶、游戏等孩童感兴趣的东西。好奇心强,爱尝试新奇事物,喜欢热闹气氛等。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