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己的养生方式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治疗的是已经生病的人,而中医则能靠正确的养生方法来预防疾病。西医眼中的病人被分解成了一个个器官、一块块组织,而中医则将病人视为一个整体,对其性情体质、饮食习惯、人际关系乃至所处地域做通盘的考量。西医的目标是消除病症,而中医的目标则是使人的身体恢复平衡状态,使其不生病或者尽量少生病。
中医的基本原理是把人看作宇宙中位居天、地之间的一分子,认为人通过呼吸从天空中吸取阳气,通过食用五谷菜蔬从大地上获取阴气。这阴、阳二气就像日与夜、刚与柔一样相反相成、互为补充,并与人们得自于父母的生命能量一同构成了贯穿人周身经络的“气”。阴气盛、阳气衰或阳气盛、阴气衰都会引起不适并使人生病。要想保持健康,就必须小心维持阴阳的平衡并保证身体里的“气”畅通无阻。
缓解疲劳与紧张的中式自我按摩法
中医认为刺激某些穴位可以改善气血的运行。针灸便是通过在穴位处扎针来舒筋活血,或使虚弱的“气”强壮起来。此外,还有一些自我按摩穴位的方法。如果你想减轻疲劳感的话,那么按摩以下三个穴位就非常有效。第一个穴位在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虎口处,按压时会有轻微酸痛感,可以用大拇指的指尖儿轻压,直到痛感减弱为止。第二个穴位在膝盖附近,胫骨的外侧。第三个穴位在上腹部,位于肚脐与胸骨之间。
如果你是想缓解紧张感,可以手心向上,在手臂上距手腕三指处轻轻按压,直至痛感减弱。
追求平衡的中式饮食
中医认为调理饮食是养生的关键,主张食物中主食应占60%(其中三分之一为豆类或块茎,三分之二为谷物),蔬菜、水果占30%,肉制品及奶制品仅占10%。此外中医还讲究调和五味,以平衡其对五脏的影响。按照中医的理论,辣味可以强健肺和大肠,苦味有利于心脏和小肠,咸味可以滋养肾和膀胱,酸味可以疏肝利尿,甜味则能健脾养胃。另外,食物的颜色也对人体有相应的影响。比如,红色食物可以提供积极、强大的能量,黄色食物能起到稳定或调节的作用,白色食物可以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黑色食物能补血强身,绿色食物则能消食健体、滋阴壮阳。要注意均衡搭配,切不可一味贪多。
五行养生操3式
气功与太极拳可以说是真正的健身艺术,有助于气血运行和增强活力。那一招一式都遵循着中医的另一大原理,即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构成,而这相生相克的五行又都有与之一一对应的颜色、动物、器官和内脏,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体内“气”的运行。不妨试试这三种养生操。
以下的各式操未查到相关资料,不知是否有理论根据.
改善泌尿系统的猴式操
作用:中医认为猴与五行中的水以及身体里的肾、膀胱相对应。这套养生操使肢体时而舒展、时而收缩,调动起许多组肌肉,可以避免水在体内的滞留,并有助于尿液的排泄。
做法:站立或坐下,深深吸气,将自己想象成一只猴子。甩掉鞋和外套,像猴子那样蜷缩起身体蹲坐在地上或沙发上,一会儿跳到这儿,一会跳到那儿,一会儿又用双臂将身体悬吊在空中……再学猴子那样挠挠头、挠挠腰。
帮助消化的熊式操
作用: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熊与五行中的土以及身体里的脾、胃相对应。这套养生操可以健脾养胃,放松横膈膜,改善包括食道、胰腺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
做法:先静立不动,深深吸气,将自己想象成一只熊。随后将胃部向前挺,双臂斜垂于身体前方,手心转向里侧。以这一姿势缓慢前行,同时在意识中始终想着熊的形象。
促进血液循环的龙式操
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与五行中的火和身体里的心脏、小肠相对应。这套静止的养生操要求支撑身体的那条腿努力保持身体平衡,而这种腿部肌肉的细微收缩与扩张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对消化系统也有好处。
做法:静立不动,深深吸气,将自己想象成一条龙。曲膝提起一条腿,两手摆出龙爪状,双臂抬起,使一只手的手心转向下,另一只转向上。这种高抬双臂的姿势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假如你的心脏有毛病的话,可以不必抬得太高。
一位西方营养学家眼中的中式饮食观念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这些理念是很明智的,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饮食方式也很接近。他们主张的主食多样化确实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吸收、利用食物中的氨基酸,而他们设置的蔬菜、水果与肉、奶制品的比例也比较合理。但我认为现代人与古人相比活动量较小,所需能量也较少,因此主食所占例应该降至40%,蔬菜、水果的比例应提高到40%,肉、奶制品的比例则应占20%。至于颜色、味道与营养的关系,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实际上却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辣椒有助于治疗肠炎和肺炎,因为它能促使人体内产生抗体。而略带苦味的白菜和花椰菜因富含聚苯酚,确实能有效地预防结肠癌和胃癌,而且它们由于含有抗氧化物还能有效地保护心脏。最近的一项研究还表明,红色能带给人力量和自信,而吃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的红肉也的确能带给人活力与健康。这些都说明中医的很多理论并非无稽之谈。”
上一篇:雾天为什么不宜锻炼身体
看电视超过三小时易得病: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