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仍需清火

2016-09-05 00:03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天气转凉后,常感觉浑身无力、容易疲惫、口鼻干燥等秋乏症状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而暑热散去后,机体的代谢逐渐恢复平衡,一时难以适应。

秋季养生仍需清火

 天气转凉后,常感觉浑身无力、容易疲惫、口鼻干燥等秋乏症状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而暑热散去后,机体的代谢逐渐恢复平衡,一时难以适应。

中医认为,这个时段要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多食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所以需多方面清火去秋燥。

一是清外火 :

外火即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它可使皮肤松弛、多汗,引起日光性皮炎,亦可导致体温中枢的散热障碍,使温热蓄积而发生中暑。当气温达30—34度以上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会减慢,人的食欲下降。预防措施是尽量避免烈日的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必要时可在皮肤上涂上一层防晒护肤品,注意室内的通风降温,以防“外火”内侵。

二是清内火:

内火即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重点是清心火。暑热天气,最易肾水不足,心火过亢,水火失济,而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头痛、腰酸软、乏力、虚汗、手足心热、月经失调、遗精早泄、小便赤痛,大便秘结,舌尖痛,口腔炎等症。因此,夏末秋初时节必须注意补肾之水,以清过亢的心火,这样才能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因此在这个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类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虽然夏天已过去,但多喝开水、淡茶等也同样能减少秋燥。另外,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也是不错的饮品。

除饮食调理之外,精神调养宜不能忽视,宜收敛神气,以利于气机通畅,气血和调。应早睡早起,舒缓形体。避免中午在室外暴晒,以防暑气伤人。不要贪凉,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尤其是夜晚及早晨避免受凉。运动调养仍需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