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聋的基本症状及预防

2016-09-05 00:07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据国外调查统计,下列职业较易发生噪声损伤:铆工、锅炉工、蒸汽锤工、铲工、锻锤工、并配工、剪切工、钢窗工、洋铁工、镰刀工、锻冶工、锉工、铲刃工、起重工、放样工、轮印工、织布工、纺纱工、飞机驾驶员和无线电工作者有时亦会发生噪声性聋。

噪声性聋的基本症状及预防

据国外调查统计,下列职业较易发生噪声损伤:铆工、锅炉工、蒸汽锤工、铲工、锻锤工、并配工、剪切工、钢窗工、洋铁工、镰刀工、锻冶工、锉工、铲刃工、起重工、放样工、轮印工、织布工、纺纱工、飞机驾驶员和无线电工作者有时亦会发生噪声性聋。

1. 发病因素 影响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噪声强度:接触噪声的强度与听力损失的程度呈正相关

(2)接触噪声时间:80dB(A)以下的噪声,终生暴露不至引起听力损伤。从85dB(A)起,随暴露年数增加,听力损伤越多。表中还提示了在不同噪声强度下的听力损伤的临界暴露年限,即产生听力损伤的人数超过5%的暴露年限,在85dB(A)时为20年,90dB(A)时为10年,95dB(A)为5年,100dB(A)以上均在5年之内。在高强度引起听力损伤所需时间的差异很大,有短至数日,也有长达数年,一般约为3~4个月。

(3)噪声的频率及频谱:如强度相等,人耳对低频的耐受力要比中频和高频者强。2000~4000Hz的声音最易导致耳蜗损害,窄带声或纯音比宽带声影响要大。另外,断续的噪声较持续者损伤性小,突然出现的噪声较逐渐开始者的威害性大,噪声伴震动对内耳的损害性比单纯噪声明显。

(4)个体差异:人们对于噪声的敏感性差异是存在的。噪声易感者约占人群5%,他们不仅在接触噪声后引起暂时性阈移(TTS)与一般人比较非常明显,并且恢复也慢。具有不同基因类型的动物对噪声损害的敏感性不同。Peter J Kazel 研究15小鼠细胞膜-ATP酶isoform2(PMCA2)基因后发现该基因突变的纯合子小鼠对噪声诱发的听觉损失的易感性更高。在过多的噪声刺激后,PMCA2突变的小鼠显示明显的听觉脑干反应的永久性阈移。另外,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敲除的小鼠听觉丧失更为严重16。Peter M。Rabinowits等研究了58位工人谷胱甘肽s-转化酶有关的两种代谢基因(GSTM1,GSTT1)的多态性后发现,拥有GSTM1基因的工人有更高频率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提示外毛细胞功能发生改变。说明该基因可能在保护细胞免受噪声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5)其他因素:如年龄因素,年龄愈大,噪声损伤愈严重,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随年龄的增长,听器官受伤的恢复能力逐渐减退所致。耳病因素,患有感音性聋者易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同时,认为一个有病的听觉器官受伤后也比正常者较难恢复。关于噪声刺激对中耳炎患者的影响仍有意见分歧。另外,噪声性聋的发病快慢及病变轻重与个人防护关系密切。在环境噪声中长期用护耳器、耳塞等,其听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就缓慢而轻微。工作场所采用隔音、防声及吸声等设备,可减轻噪声的影响。

[临床表现] 噪声性聋的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及头晕等。一般说来,当最初进入噪声环境后,常有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其发生时间自1小时 至6个月不等,多数经几日或几周后逐渐习惯。

1听力下降 工人初到工厂,听到噪声时很难受,久而习之。噪声引起的听力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停止噪声刺激后,听力能恢复或部分恢复,称为暂时性阈移(TTS),虽然经休息仍不能恢复或遗留下听力损伤的听阈改变叫永久性阈移(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PTS)。噪声对人体听力损伤多表现双侧对称性、进行性的听力下降。早期由于最先是语言范围以外的高频听力受损伤,对听话能力影响不明显,故主观上并未感到听力障碍。听力检查主要显示在3000或4000或6000Hz处呈“V”型凹降。我国工人噪声性听力下降在6000Hz比4000Hz更为显著。但国外多数文献报告高频“V”型凹降以4000Hz为主,同时,这三个频率也是最早受影响的频率。 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延长,常在数年后表现出对低声谈话的听觉减弱,随之对普通谈话的听觉也降低。纯音听力检查发现随高频听阈进一步提高外,语言频率(500、1000和2000Hz),听阈也有提高。孟曦曦等(1995)对噪声性听力下降组所测得的纯音听力图类型分布如下:“V”型174耳(77%),“U”型为35耳(15.5%),下降型12耳(5.3%1),“ W”型5耳(2.2%),本组资料无上升型及“状听;力图。

2. 耳鸣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除了引起听力下降外,还要引起另一重要的症状耳鸣。一般认为耳鸣是噪声性聋的早期症状之一。耳鸣多为双侧性、高音调、间歇性。Miyakita等指出耳鸣对工人的影响,甚至比噪声聋本身的影响还大,并且耳鸣的发生率与听力损伤的程度有明显关系。同时,耳鸣的频率与听力损伤最严重的频率相符合。

噪声对人体的其他影响,除上述症状外,还可以有头痛、头晕、烦躁、失眠、多梦、易疲倦,注意力减退、抑郁、血压升高、心动过缓或过速,呼吸快速,有时还有幻听、痛听、听声耳痒、闻声呕吐等症状。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后还可能出现显著的平衡失调,有时可引起典型的Tullio现象,即强声引起眩晕。Man 等(1980)曾分析326例听器损伤后所伴发的前庭症状,并用眼震电图鉴定,发现听器损伤越严重,累及前庭的机会越多。

[治疗] 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出现症状后应及时脱离噪声环境,停止噪声刺激,促使自然恢复,同时,应强调及早治疗。常见的治疗药物如下:调节神经营养的药物,如维生素B类药物 ;血管扩张剂,如:葛根素、654-2、当归注射液等药物;促进代谢的生物制品,如:辅酶A等。耳鸣、眩晕者可对症治疗。对听力损失达重度以上者可配戴助听器。

[预防] 鉴于目前对噪声聋无有效治疗办法,加强预防和采取听力保护措施十分重要.

控制噪声源 是最根本、最积极的降低噪声措施。可以从机器设备、工程建设、生产工艺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消除声源,消除声源,降低声强,限制声音传播。目前对新建厂房时都必须考虑减声措施。

健康监护 对噪声环境下作业工人均应进行就业体检,在职业档案内建有听力记录,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噪声敏感者和早期听力损伤者。再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处理,如加强个人听力防护措施,对症治疗或调离噪声作业环境等。同时,将各种病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1000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及有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列为职业禁忌征。

个人听力防护措施 在噪声环境下作业的工人必须一进厂就有个人的听力防护,包括配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