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是中医认识疾病的主要方法,包括比较、演绎、类比、以表知里、试探和反证等。其中,以表知里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的一种思维方法,中医四诊之一的舌诊,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质、舌体形态、色泽、润燥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舌质是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菌状乳头的形态及色泽改变,是构成舌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望舌质包括舌的颜色、形质、动态及舌下脉络。舌苔是指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丝状乳头浅层上皮细胞角化脱落,混以食物残渣、唾液而形成。望舌苔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两个方面,以察病邪的性质、深浅,邪正的消长。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清代医家唐容川说:“舌为心之苗而居口中,脏腑之气发现于口者,多着于舌,故望舌苔可以诊知脏腑诸病”。舌头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
随着舌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舌象异常改变的认识不断深化,舌诊不再成为中医认识、诊断疾病的专利,舌象改变也为现代医学认知疾病提供有效的信息。兹就有关全身性疾病典型的舌象特征分析综述如下。
1 、消化系统疾病的舌象表现
中医学认为,舌苔由胃气蒸发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反映脾胃的运化功能,如章虚谷说:“脾胃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而气血由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而成。因此,在病理状态下,舌象最能为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信息。
浅表性胃炎多属肝胃气滞,病情较轻,故多见正常的淡红舌,薄白苔;萎缩性胃炎病变较重,多存在脾胃虚弱,胃络瘀阻,或兼夹湿浊中阻的病机特点,故可见舌暗,苔腻的异常舌象。消化性溃疡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其舌象的特殊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舌质淡、苔白为多见,符合脾胃虚弱的病机;复合性溃疡则以舌质红、黄苔为多见,符合胃热气滞的病机。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多见青紫舌、厚腻苔、花剥苔、舌下静脉怒张。青紫舌、舌下脉络怒张提示气滞血瘀、邪毒互结;厚腻苔提示湿浊壅滞;花剥苔提示邪毒伤阴。
舌象表现不仅能反映不同上消化道疾病的病机特点,还可判断疾病的进展及转归。如胃糜烂和表层性胃炎,随着病情加重,舌苔增厚,黄色加深;萎缩性胃炎如病情加重,舌苔反变薄变白,提示舌苔变化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反应相一致。
胃镜下胃粘膜变化与舌象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胃粘膜,或呈浅表性炎症者舌苔多正常;胃窦炎较重者,多见黄苔或黄厚苔;胃癌多见腻苔、花剥苔。舌质红或暗的患者,胃镜下粘膜多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有新鲜出血点,粘膜皱壁增粗糜烂,提示胃粘膜急性炎症较重;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者,胃镜下粘膜也为红白相间,但以白为主,有陈旧性出血点,粘膜粗糙呈颗粒状,可透见血管网,提示胃粘膜急性炎症较轻。
2 、心脑血管疾病的舌象表现
“心主血脉”,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的脉络丰富,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运动受心神的支配,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与心神密切相关。故舌象可以反映心血、心神的病变。
冠心病证属气虚、阳虚的患者,多见淡白舌和胖嫩舌,这与其左心功能减退、泵血功能下降的病理改变相一致;而血瘀证患者多见青紫舌,这又与其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舌下静脉改变特点为静脉扩张、扭曲、瘀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不同病期而有其特征性的舌象改变。早期瘀热腑实突出,多见舌质红,苔黄;中期以痰瘀壅阻为主,多见红紫舌,腻苔;后期则为气阴两虚,兼夹血瘀,故舌质多呈暗红,舌苔薄白或无苔。
房颤有阵发型和持久型两型。阵发型房颤左室射血功能减低,心排血量减少,故多见淡白舌;持久型房颤既有心排血量减少,又有血循环障碍,故多见舌体胖大、质偏紫或暗红,与阳虚血瘀的病机相符。房颤患者多为薄白苔,若伴有心衰,则多见腻苔,提示存在阳虚水泛或痰湿内停的病理;若舌苔增腻、增厚,往往提示并发他证,病情加重。
肺心病的新久及病情程度也可从舌象变化上反映出来。舌质淡,苔薄白滑润者提示病情较轻,系脾虚不运、水湿上溢,痰浊上犯所致;若舌质淡白偏暗,舌苔由白转黄,颗粒紧密胶结,提示病情较重,系痰湿久蕴化热、湿热痰涎胶结之征;若舌质淡红而胖大,舌面出现小裂纹,舌苔洁白而碎腐、少津光亮,为脾阳衰败、寒湿凝闭、痰浊阻肺之候,多见于肺心病的危重症;若舌中间出现两条黄苔,干湿适中,常提示合并感染;若舌质淡红,边有成片青紫瘀斑,呈光剥样,或舌下静脉青黑怒张,舌质暗红者,提示血液瘀滞,循环不畅。
脑血管疾病血液在高凝状态下流速缓慢、组织缺氧,广泛的脑动脉硬化和反复发作的微血栓栓塞病变可在舌象上得以反映。即使是中风先兆症患者也多有舌质的异常变化,若见青紫舌和瘀斑舌,提示这一阶段患者体内已存在“血瘀”的渐进过程;若并见厚腻苔(白厚腻、黄厚腻),则更提示了“痰瘀”的病理变化。
中风急性期患者在病灶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它是产生神经症状的主要因素,故临床常规使用脱水剂治疗。脱水剂一方面能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症状;另一方面又可伤津耗气,导致津伤,令痰热更甚,瘀血加重。因此常出现舌苔干燥,甚至剥落,出现裂纹。提示临床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护津保液,并根据舌苔燥润变化,调整脱水剂的用量。
3 、肝脏疾病的舌象表现
慢性乙肝“大三阳”因有一定传染性,而且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发现,乙肝“大三阳”患者免疫功能的异常改变有其特定的舌象表现。
植物血凝素(PHA)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促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因子,用作皮试时刺激局部的淋巴细胞,使之转化为淋巴母细胞,从而产生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聚集,引起局部浸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亢进,PHA强阳性者以红舌、暗紫舌、黄腻苔或薄黄苔为多见;免疫功能减退,PHA弱阳性者以淡白舌、白腻苔为常见;若见胖大舌,提示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为病重之征。
免疫球蛋白是反映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乙肝“大三阳”患者舌红、苔黄腻者,IgG值显著增高,提示湿热型与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相关;舌淡胖、苔白腻者,IgG值偏低,提示乙肝虚证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相关。
根据谷丙转氨酶(ALT)数值高低将乙肝病情分为轻、中、重三个阶段,动态分析其舌象演化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发现随着ALT的升高、免疫功能的严重失调、病情的加重,可出现相应的舌象表现。慢性乙肝患者最常见的是黄腻苔,黄主里、主热,腻主湿,随着ALT的升高,邪气较盛,而正气尚实,当邪正斗争剧烈,免疫功能亢进时,多出现黄腻苔,同时出现红色舌象。当邪正相持日久,正气日益亏耗,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时,则多出现白腻苔、淡胖舌;若热壅血瘀,或久病气虚血瘀,则出现暗紫舌。
4 、肺部疾病的舌象表现
肺部霉菌感染临床诊断有时颇为困难,由于基础病的存在,霉菌病多为继发感染,可被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所掩盖。况且此类患者由于合并肺部其他疾病,甚至伴有消化道霉菌感染,使临床及X线表现呈现多样化,给诊断造成困难,而霉菌感染性疾病多有典型的舌象表现。
临床研究发现,红舌、白霉苔多为霉菌感染之舌象。白色念珠菌是口咽部的常驻寄生菌,患者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下,菌群容易失调,白色念珠菌过分生长而吸入呼吸道、消化道致病,属于霉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由此提示内伤疾病若见白霉苔,当可涉嫌继发霉菌感染。
5 、其他系统疾病的舌象表现
舌体和牙齿的正常生理、形态依赖于唾液的滋润,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因长期缺乏唾液分泌,舌象的异常表现非常突出。当涎腺因大量炎细胞浸润,腺体结构与功能遭到破坏时,唾液分泌大量减少,舌体与牙齿失去唾液的滋润,造成舌乳头萎缩,加之食物等摩擦,使舌乳头消失而呈光滑一片,平如镜面,望之发光,扪之干燥无津,中医谓之“镜面舌”;由于舌背粘膜萎缩,使舌乳头之间产生裂纹,并由于舌乳头消失,而不再产生舌苔。
一般来说,涎腺破坏越重,口舌干燥症的表现越重,舌色由浅红向深红、绛紫变化,舌背由粗涩向光亮演变,舌苔从有到无,唾液流率从多到少。
某些老年干燥症患者,虽然也有类似PSS口眼干燥的表现,但一般不出现红绛镜面舌。而通过腮腺造影、唇粘膜活检、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的PSS患者,则绝大多数出现红绛镜面舌。所以我们认为,患者的舌象表现对PSS具有诊断学价值。
PSS患者的这种胶干光亮无津的特殊舌象,在其他内科疾病中极少见到,除非是病情危重、阴阳衰竭的患者,有时可见类似征象。
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诊的临床意义在于它是中医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无论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均以舌象作为重要的客观指标。通过察看舌质和舌体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结合四诊,综合各类信息,加以分析归纳,达到审查病因、辨明病态、阐述病机、判断愈后转归等目的。
舌象是反映体内状态的一面镜子,不仅向人们“吐露”机体邪正虚实、寒热交替等变化,也能为现代医学诊察、认知疾病提供有效的信息,随着舌诊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挖掘出更多的内涵。
上一篇:指甲上有竖纹-健康晴雨表
儿童常见疾病偏方: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