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与再造!
冬天吃的似乎是一锅“混沌”:寒冬腊月里的一碗腊八粥,首当其冲。腊八粥之美,全在八宝粥果。去核小枣、糖渍樱桃、白葡萄干、青梅、栗子、杏仁、榛松仁、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等等,随选八种任你混搭。
正如老舍说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产展览会。”将这些白色诸“仁”用冷水漂得更白,然后用红曲或胭脂染红一些,使得粥里红白相映成趣。再加上青梅、红枣、黄栗、朱樱,可谓五香十色。
八字辈的年货“京八件”,也不甘示弱。“京八件”本是御膳房的糕点,清朝官员互访的手信,后流传至民间。讲究以枣泥、青梅、葡萄干、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盐等八种原料为馅。有扁圆、如意、桃、杏、腰子、枣花、荷叶、卵圆等八种形状。最终做成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太师饼、椒盐饼、枣花糕、萨其玛八种点心。
更不用说:“四物排骨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四宝茶”(菊花、枸杞、桂圆、红枣),“四红汤”(红枣、红豆、红皮花生、红糖)等。一众四字辈承载了多少美味关系。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混搭更蕴含着国人滋补养生的讲究。
吃锅子,是另一件颇具混搭精神的事。无论是北方的涮羊肉黄铜火锅、白肉酸菜砂锅,还是南方的鱼头豆腐煲,重口味的川辣九宫格,或是清甜淡的日式寿喜烧,都随着食物的混搭交融散发着魔力,和一种丰俭由人的自由气息。至于如出一辙的东北乱炖“大丰收”(排骨配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一起炖煮的大杂烩)和西北胡辣汤(食材乱炖,加入辛辣胡椒),也是暖心又暖胃。
冬日还产生了不少 “时令拍档”。比如山楂炖肉,酸甜软糯、提色增香;羊肉泡馍,“数九一碗脱毛衫”;雪里蕻配豆腐,则是专属于冬天的清新鲜美;酸菜配白肉,再以砂锅炖煮,冬日限定,酸香解腻,当真是相看两不厌。
说来饺子馅的两两搭配也是一种美:猪肉白菜、羊肉萝卜、西葫芦鸡蛋……但冬天每到一个节气就吃不同馅料的饺子,大概只是北方人的专利,南方人则颇爱丸子。丸子也像饺子馅一样,有各种各样,藕丸子、鱼丸子、肉丸子、蛋饺可下汤下锅、鲜香糯滑,还有香嫩多汁的肉丸外裹了一层糯米、一口一个、欲罢不能的珍珠丸子。认识的一个初嫁到南方的北方女孩,就曾在年夜饭桌上被“不吃饺子,而是吃各种丸子”,惊掉了下巴。
最后,再来上一道餐后甜点吧!山楂外面裹着麦芽糖稀,在冷风里一吹而就的冰糖葫芦,可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如今糖葫芦不再是山楂的专利,草莓、提子粒、橘子瓣、猕猴桃也齐齐来凑,好不热闹!还有一个更混搭的,专在数九寒天中冰镇后再食的甜品——老北京小吃“果子干儿”,同治皇帝的最爱。它由鲜藕片和杏干、柿饼、黑枣、梨、葡萄干等果品熬成,且镇凉了吃最可口,所以人们都在数九之后才开始做,当然有冰箱的现在就另当别论了。
逍遥数九,趣味熬冬
说到现在,到底何谓“数九”?其实,“数九”是人们从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上九九八十一天,熬过寒冬再见春暖花开的这段日子。这九个九,历经从冬至到春分七个节气(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其中尤数“三九”、“四九”最冷,正值每年一月中旬的“大寒”。民间广为流传的“数九歌”是这么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萧红在《呼兰河传》开篇这样形容三九天,“严寒把大地冻裂了。”“好厉害的天啊!像小刀子一样。”“小狗冻得夜夜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而在蒙古的数九天,作为劳动力的狗,脚掌都会冻裂,需用蒜泥涂裹在狗掌上,防止受伤。
在古代,寒冬使人心生恐惧。尤其是北方人民,御寒保暖条件简陋,人们情绪消沉,觉得冬季莫名的漫长和煎熬。这大概就是今日所谓的冬季忧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SAD)了吧。为了捱过隆冬,古人发明了许多颇有雅趣消遣的法子。譬如:如果可以阖家团坐“画九”或者“写九”。既是游戏,也权当计算冬去春来的法子。
“画九”,初现于明朝。明朝文献《帝京景物略》记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也就是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梅花树,枝上再画九朵梅花,每朵梅花有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之后,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红一瓣,每朵花代表一个“九”,用数九的八十一天完成了这幅画,也就出“九”了,画里画外都是花开一片。甚至可以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号,来标注阴晴雨雪等天气情况。
“写九”是到了清朝才有的一个文化气质浓郁的习俗。最常用的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的繁体九字,每字九个笔画。先画出九宫格,双钩描红九字成幅。再用毛笔着黑墨,每天只写一笔,九天写完一字,写满九宫格成了字幅,共九九八十一天。春已至,而这一冬也不会索然无味了。
上一篇:常吃三种醋泡食物健康一生
冬日巧养生: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