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饮食与进补知识

2016-09-05 09:26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从立冬开始,各类冬季病进入高发时期,不过中医认为冬季也是养生进补的最佳时期。如何从立冬开始预防各类季节性疾病以及如何恰到好处地做到冬季养生进补。

冬季饮食与进补知识

从立冬开始,各类冬季病进入高发时期,不过中医认为冬季也是养生进补的最佳时期。如何从立冬开始预防各类季节性疾病以及如何恰到好处地做到冬季养生进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冬季饮食与进补知识

入冬后,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代谢也相对缓慢。在精神调养方面,要注意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尽量早睡不熬夜,多晒太阳。在饮食调养上,少食过于油腻和甜腻的食物,保持食物的多样化,忌暴饮暴食,注意节制饮食,忌食过冷过热的饮食,所用食物要新鲜且易于消化,应不饮酒或少饮酒。

进入立冬节气,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使周围血管收缩,很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空气质量的下降又是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发的季节,幼儿也不适应这样的天气,很容易感冒。因此积极预防很重要,注意冷暖饮食清淡,避免恶劣天气出行、适度练习吐纳可以很好地调节肺功能,稳定血压。还可以根据体质,选择一些适合的体育运动,运动时,衣服可酌情穿单薄些,以免出大汗,也有利于提高耐寒能力。

入冬后要注意预防各类疾病

俗话说,治病不如防病,在冬季,增强体格和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冬季来临之时,应该如何预防各类疾病呢?黄明达主任认为,立冬养生主要要把握好“衣食住卧行顺天而为”的大原则。中医认为,立冬到来阳气潜藏,阴气盛极。立冬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立冬以后应护心阳、养肾阳,注意预防流感和感冒,以及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是老年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是冠心病、高血压、哮喘、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也是流感的高发时节。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变化,及早防范,特别要注意提高肺的防病抗病功能,尤其是护严胸背以免伤风,养阳、护阳让老年人远离突发疾病。此外,寒冷冬季也是关节炎的高发季节,要注意保暖,适当休息与运动相配合,合理饮食,养成良好习惯,避免关节损伤。

冬季预防疾病除了在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还要早睡晚起多运动。黄明达主任提醒,进入立冬以后,应该早睡晚起,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促进体力的恢复。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中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做运动,多晒太阳。临睡前如果坚持用热水洗脚,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寒冷气候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会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为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有哪些食物宜在立冬后食用?在饮食上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黄明达主任提醒,立冬至冬至,饮食该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刺激之物。

首先,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比如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还可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胡萝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比如番茄、菜花、柑橘、猕猴桃、山楂、柠檬以及各种深色的叶菜,均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对血管也有良好保护作用;

也可多吃一些坚果类食物,比如芝麻、葵花子等,也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此外,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为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量不应少于2000至3000毫升。

冬季进补要遵循的原则

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在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那么,滋补时要遵循哪些原则呢?黄明达主任强调,进补不可随性、盲从,应根据自己的体质、需求进补,痰湿重者及气滞血瘀者均不宜大补,并在进补同时多吃些萝卜顺气,多喝些陈皮代茶饮化痰湿,以防滋腻厚味壅滞。膏方是慢性病最好的进补方子。

具体来讲,冬季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但也要遵循一些原则:

1.进补前先引补。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

2.多温热少寒凉。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3.咸味入肾补益阴血。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此外,冬天多吃点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进食欲。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