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讲门道:
夏季气温高,昼长夜短,人们在吃喝方面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增加蛋白质摄入
天热出汗失水,使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加速,氮排泄增加,人体常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多吃些豆制品、蛋类、绿豆、白木耳、海蜇、海带、芝麻酱、奶类、鱼、虾、鸡等,这些食物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比较清淡。
■适当补充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
入夏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产热较少而含有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多吃西瓜、西红柿、苋菜、豇豆、小白菜、黄瓜、小米、猪瘦肉、动物肝脏、鸡蛋、牛奶、绿豆等,可补充营养,增加体力。注意饮水不能过猛、过速或者一次过量,应掌握少量多次的饮水原则。其次,有条件者最好饮用矿泉水,因为矿泉水不像碳酸饮料具有刺激性,也不像果汁饮料含有大量糖分。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均视矿泉水为最佳保健饮料。茶水也是很好的饮品,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既解渴又解乏。
■老人不宜过度食用生冷、冰冻食物
老年人过度食用生冷瓜果、冰冻食物,会加重心脏负担和有损消化功能。为保证胃肠功能正常,应选用滋养补益、能抵御暑热侵袭的食物,如西红柿、黄瓜。
■多吃苦味蔬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食物往往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机体必需物质,具有清热解暑、健脾燥湿、除烦提神以及健胃功能。
进补宜益气
炎夏高温,人体大量出汗,往往气随津泄而致气衰。祖国医学有“补气防暑法”,即夏日进补时,宜选取一些补气药物,连服数剂,以扶正气。常用的补气药有西洋参、黄芪等。也可用五味子3克捣碎煎汤代茶饮,可治气虚不敛、口渴多汗。
夏季饮食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吃些清凉食品,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酸梅汤、菊花茶等,还可以吃些新鲜凉拌菜,加些醋、蒜泥、姜末等调味品,既能解暑祛湿、健脾益肾,又能抑菌杀菌,预防肠道病。注意饮食卫生,不可过食或滥食。
起居有学问
■早睡早起
夏天日出早,应适当早睡早起,呼吸新鲜空气,有益增强体质。清晨五六点钟是起床最好时机。
■适当午睡
午睡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经过短暂的休息,精力迅速恢复。午睡也有讲究,不宜在阳台、树下、露天或有穿堂风的厅堂里睡觉;更不要在凉滑的水泥地上睡觉;也不赞成穿无肩、无领或紧身衣或透气性差的衣服,防止汗出当风感受风寒湿邪,引发肌肉关节酸痛、麻痹或四肢僵硬而致病。
■避免潮湿
保持居室干燥通风。阴雨季节或高温天气都可利用空调对室内进行除湿或降温。万一雨天涉水淋雨,可饮服姜糖水以驱逐寒湿之气。若有头重、身热等症状,可服用藿香正气丸解表除湿。衣服汗湿后,有条件时要及时洗澡更衣。雨季过后,还需晾晒衣被,驱潮消霉。
需提醒的是,汗流浃背者不可骤然进入冷气房吹风,建议将汗拭干后再进入室内,且室内外温差不可悬殊。既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节约能源。
降温有窍门
■挂窗帘
阳光直射的房间,一定要挂窗帘,遮挡阳光的直接照射。窗帘宜选用吸收热量少的浅淡颜色配以遮光布制成。
■室内“制冷”
在居室放些冰块,或在室内放几盆清水,或在地上洒些清水,或多擦几遍地,都有助于吸收一定热量。
■一天数澡
早晚洗个温水澡,对防暑降温非常有益。有些人大汗后,贪图凉快,喜欢冲个冷水澡。没想到大量出汗时,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骤然降温,血管急剧收缩,对心脑血管均无益处,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病发作或肌肉关节不适,也可引发身体调温机能紊乱。即使不方便一天数澡,用自来水冲洗几次手,对降温也有益。
■“降温”适度
无论电扇或是空调都不可以直接对着身体进行降温,而应采取“迂回战术”,用“微风”、“摇头风”或“折返风”(直吹墙面再让风折返)。尤其在睡眠后,即便是年轻人,也不可调到高档直吹,以免面部、腰腹、关节等处受寒引发疾病。降温应尽可能方式和缓,老人和孩子均宜摇扇取凉。即便空调降温,最好将温度设定在25℃~27℃之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开机1~3小时后关机,保持室内自然通风。
另外,席地而卧不可取,尤其是水泥地面,因其阴冷潮湿,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聚湿性,若通宵睡在上面,后半夜温度降低,容易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引发或加重肌肉关节等疾病。而光身赤膊纳凉,既不雅观,也不凉快。因为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若穿着衣服,可阻隔外界热辐射,皮肤与衣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气层,这个层面的温度低于外界,会使人感觉凉爽些。
在穿着上宜选择透气性能好、薄而柔软、轻便宽松和浅色的衣服,这远比穿紧身的小背心和超短裤、超短裙更有利于防暑降温。
上一篇:夏季饮食保健小常识
夏季养生的6大饮食注意事项:下一篇